#智慧农民# 花生是我国重要的油料作物和经济作物,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占重要地位。随着种植年限的增加,花生田间早衰现象发生日益严重,不光影响花生的产量和品质,更会影响机械收获,导致种植成本增加,是造成花生丰产不丰收的重要原因之一。本文对花生早衰原因及其防治措施进行分析,以期能为种植户在解决相关问题过程中提供依据。
花生早衰的原因
1. 品种混杂退化
花生是常规种,不需要年年换种。由于农户对优种的意识不强,加之购买花生种成本较高,多数农户选择自留种,造成品种单一、种植年限长等导致品种退化、抗性降低、病虫害严重,容易引起花生后期早衰。
2. 后期脱肥
花生对养分需求量较大,尤其是钙、硼、钼等中微量元素的缺失容易导致花生抗逆性降低。根据花生的需肥规律科学施肥未得到大面积应用,农户长期偏施氮磷钾,不及时补充钙肥、硼肥、钼肥等花生生长所需的中微量元素。更有农户因担心花生秧生长过旺结果少,以及后期出现倒伏等问题,减少氮肥用量,同样会出现花生后期因缺肥导致根系发育不良而早衰的现象。
3. 重茬连作
花生的连年重茬种植,造成土壤养分失衡,有害病菌逐年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和中微量元素得不到有效补充,导致土壤越发瘠薄、病虫害发生越来越严重、早衰越来越明显。
4. 化学药剂施用不当
部分农户过分追求除草效果,不断增加除草剂用量,导致花生植株生长受到抑制,影响了根系的正常生长发育,容易造成后期花生早衰。不合理的使用化学控旺剂,过量或过早施用,不光会影响花生的下针和膨果,更会引起花生出现早衰现象。
5. 病虫害管理不及时
花生受叶斑病、白绢病、根腐病、红蜘蛛等病虫为害,易导致叶片坏死,提前枯萎脱落,引起早衰。
防治措施
1. 选用抗病品种
选择抗病性强、高产、稳产型花生品种,注意种子的晾晒和保存,实行隔年换种。这样既能节省种植成本,又能充分发挥良种增产和品质改良的潜力,提高农户的种植收益。播种前应选择正规厂家花生拌种剂进行包衣处理,起到防治地下害虫和土传病害的作用。
2. 科学施肥
应根据花生的需肥规律和土壤情况,科学施肥,有机肥与无机肥配合施用,重视微肥的合理搭配,底肥与根外追肥相结合。底肥可施用新洋丰高附加值经济作物花生专用肥18-10-14或洋丰硫花生专用肥20-10-13,每亩50-60千克,土壤酸化地块每亩可搭配施用土康健1号土壤调理剂10~20千克;花生苗期注意叶面补充钼肥,有利于花生根瘤菌的形成;花期注意喷施硼肥,促进花生多开花;膨果期注意喷施钙肥,预防后期因缺钙导致的果腐病;生育后期注意叶面喷施芸苔素和氨基酸水溶肥,防治花生落叶早衰。
3. 合理轮作
同一田块一般2~3年与玉米、甘薯等作物轮作一次。通过与不同需肥规律的作物轮作,更能充分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实现营养成分吸收利用互补,提高肥料的利用率。轮作不同种类作物后,使病虫失去寄主,杂草缺少共栖环境,能够显著降低杂草和病虫害的数量。
4. 科学施用化学药剂
根据田间杂草种类选择合适的花生除草剂,严格控制除草剂的用量,施用时做到不漏喷、不重喷。科学化控能调整花生植株的营养分配,控制地上部分生长,促进地下部分生长,有效防止早衰。结合花生长势和天气情况,一般在植株高度为35~40厘米时进行化控,可选用烯效唑、多效唑、矮壮素等药剂。
5. 及时防治病虫害
花生生长中后期田间郁闭,通风透光不良,常引起叶斑病的大发生,进而导致花生后期早衰落叶严重,应及时喷洒杀菌剂进行防治。在此期间如有红蜘蛛、棉铃虫发生,可加入杀虫剂实现病虫害统治。为防早衰还可加入叶面肥和芸苔素,可最大限度延长花生绿叶面积的持续时间,预防早衰,达到“一喷多防”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