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大豆通称黄豆,中国各地均有栽培,我国东北地区为主产区,是我国重要粮食作物之一。大豆黑点病是一种常见的大豆病害,它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危害大豆的茎,叶和豆荚,在不少大豆种植区域都有出现,一般可对产量产生5%-50%的影响,受害大豆百粒重降低、品质下降,发病较重时籽粒上会产生黑色病斑严重影响外观品质。发生的程度,有轻的也有重的。 我们对大豆黑点病是如何产生的?一定要正确的认识大豆黑点病,下面来看一下大豆黑点病是如何防治的。
大豆黑点病的危害症状
①对茎的危害症状:大豆茎部染病时,会有病斑出现,颜色呈褐色或灰白色,随着病害的加重,在病斑部位出现小黑点。
②对叶的危害症状:叶片染病时,前期会在叶片出现很小的锈斑,这些病斑里面包含着夏孢子堆,随着病害的严重,这些病斑部位会出现黑色的小点。
③对豆荚的危害症状:初生近圆形褐色病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病荚中籽粒表面密生白色菌丝,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僵化。
大豆黑点病的防治措施
1.及时清理病残体
合理轮作避免重茬,当大豆收获以后,及时深翻,清理田间掉落的病残体,并进行深耕,尤其是感染黑点病的地块,以此来减少田间菌源,起到预防效果。
2.多茬轮作
连续耕种的土地存在营养元素缺乏的现象,特别是缺乏铁、锰、硼、钼等微量元素,会严重影响大豆根部的正常生长和根瘤 的形成,降低大豆的固化吸收氮能力,导致大豆地上部分的心叶发黄。因此,轮作也是一种比较有效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发病特别严重的地块,轮作3年以上后,再种植大豆,病害会大大减轻。
3.合理施肥灌水
大豆种植过程中,水肥的施用要合理,干旱时,及时灌溉浇水,遇到连阴雨天气时,及时排水,另外,底肥+追肥+叶面喷施肥要跟上,增加磷肥和钾肥在大豆上的施用,提高植物的抗病性,保证大豆的正常生长,提高自身抗性,减轻病害的危害。
4.科学药物防治
在大豆播种前,用50%拌种双料或50%富美双重可湿性粉剂拌种,拌种量为0.3%。大豆生长后期,大豆田已出现叶斑病要及时打药防治,越早效果越好,在温湿条件下,喷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50%苯甲酸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每10天再喷洒一次。
转发0评论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