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李树海在采摘油桃
孙庆春 本报记者张仁军
五月的鹿城西丰,微风拂面,桃红柳绿,春意盎然。
近日,记者走进辽宁省西丰县德兴满族乡水果产业基地,远远地看去,一排排日光温室在阳光下闪着银光,透过大棚顶的薄膜,阳光洒在了油桃树上,一个个粉里透红的油桃挂在枝头,放眼望去满眼春意,红果绿叶煞是可爱。
德兴村果农李树海和老伴都基秋正在大棚里忙碌着,“桃子下来有半个多月了,刚下来那阵儿10块钱一斤,现在,批发价一斤6元钱左右,每天摘200多斤,平均1200多块钱吧。每到星期天、节假日卖得特别好,很多城里人带着家人和朋友开车来采摘,五一假期每天采摘就得几百斤,咱们的油桃天然、绿色、无公害,闻着香,吃着甜。现在的城里人看中的就是这一点。”李树海一边采摘油桃,一边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收获的喜悦布满了他黝黑的脸庞。
在德兴满族乡德兴村,说起种油桃李树海可是一个老把式了。11年前,李树海和老伴都基秋包地扣了两个油桃大棚,从省果树所引进了中油4号果苗栽进了大棚里,为了种好油桃老李可没少下功夫,一有空儿就找来果树种植的书籍和视频资料看,每次省里市里有专家来给果农讲课,老李都认真听、仔细记,嘴里还时常念叨着那些技术要领,然后再把学来的知识运用到自家大棚里。边学边总结,一来二去,李树海终于掌握了一套成熟的棚桃种植技术,变成了当地的油桃“土专家”。
“油桃好管理,主要是剪好枝、用好肥,看好温度,开花期温度不超过23℃,温度高了,桃树就会得病,果子也会捂掉。”看得出来,栽种棚桃,老李早已是轻车熟路了。“别看他现在像个明白人似的,最开始时也是老给熊岳农校的专家打电话请教。”老伴都基秋给揭了老底儿。原来,李树海最初搞桃树大棚时没少跟专家讨教,甚至把人家请到自家大棚里作指导。听老伴这么一说,老李憨憨地笑着:“头两年咱也不懂,现在是知道了,三株枝是最好的树形,一根条上留4到5个桃,一个桃子需要23到25片叶子提供养分,现在我这一个大棚才400来棵桃树。”
经过10多年的摸索,李树海悟出了种好油桃的一些门道儿。精心剪枝保持树型,留好花芽,施肥最好是农家肥,一定是熟化的畜禽粪肥,桃树的休眠期保证25天以上……有了新技术从不掖着藏着,为了帮助大家伙管好油桃大棚,只要一有空,李树海就拎把修枝剪子游走十里八村,到果农家的大棚里免费传授技术,谁家的果树出了毛病,出现落花坐不住果的问题,李树海总是第一时间赶到帮忙解决。在李树海的带动下,德兴村的果农渐渐掌握了管理桃树的要领,家家把油桃大棚侍弄得井井有条,德兴油桃因为个头大、色泽好、口感甜脆在辽北、长春、四平的水果市场上站住了脚儿,德兴油桃的名气也越叫越响亮。
小油桃不仅打出了德兴满族乡绿色水果的名片,也增加了当地农民发展水果产业的信心。在乡党委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当地果农建成了水果产业基地,成立了水果种植合作社,当地近百户农民加入合作社,先后建成水果大棚160多座,年产水果100多万斤,果农户均收入4万多元,德兴满族乡成了沈阳、长春、哈尔滨等地水果客商的采购基地,德兴这边的水果刚刚成熟,各地水果客商就带着大货车赶过来收购水果,果农们不用出大棚就把钱装进了腰包。
去年,德兴满族乡以水果产业为契机,引导农民大力发展生态采摘、农业观光、乡村民宿等产业项目,帮助果农们精心规划了油桃、葡萄、香瓜、柿子等农业观光采摘园区,聘请文化旅游公司专业人员设计了旅游路线,吸引沈阳、铁岭、辽源等大中城市的游客前来观光旅游,德兴村成了广大游客来辽北观光旅游的必经之地。
转发0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