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听众朋友大家好,今天我们主要和大家一起来聊聊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 那什么是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他包括哪些技术要点?可以带来哪些经济效益呢?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孟婷老师。
好,现在孟婷老师已经来到了我们的演播室,欢迎您,孟老师!
专家:听众朋们,收音机前的农民朋友们,大家好!
主持人:孟老师,近年来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在全国各地开展。养殖户们对于什么是畜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非常感兴趣,所以今天就请您来为听众朋友们做一个详细的介绍吧。
专家:好的。标准化规模养殖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
在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创建活动中,专家从上述5个方面制订了标准化示范场建设验收标准,提炼了600多项生产技术,用以指导各类养殖场的升级改造。
主持人:好。刚刚孟老师也提到标准化规模养殖包括5个方面的内容:畜禽良种化、养殖设施化、生产规模化、防疫制度化、粪污无害化。那么,本系列节目就结合这五个方面,为听众朋友们进行详细的介绍。在今天的节目中,我们首先来介绍一下肉鸡安全用药技术。
专家:好的。
主持人:孟老师,食品安全备受关注,肉鸡的安全用药又与鸡肉的质量安全有着密切的联系。如何保证肉鸡安全用药,我想第一步要对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用药规范有一个大致的了解。是吧?
专家:是的。
主持人:那目前市面上有哪些主要的用药规范呢?您来介绍一下。
专家: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用药规范主要有:
一是要及时更换大鸡饲料。一般来说肉鸡的大鸡料分为含药和不含药两种,其营养成分完全一致。如果在生产中延长使用含药饲料会引起药物残留。因此,饲养场、养殖户一定要严格按规定时间更换成不含药的大鸡料,一般在屠宰前8天更换不含药的大鸡料,换料时要把料桶内原来的饲料打扫干净。
二是要正确合理的使用药物。乱用药是引起药物残留的主要原因。因此,在饲养过程中使用的药物必须是国家和地区有关规定允许使用的,不得使用违禁药物、未被批准的药物和可能具有引起癌症、畸形、基因突变和过敏反应的药物,同时必须严格按照兽药的使用期限、使用剂量和休药期使用兽药。
三是要注意康复后的病鸡一定要过了休药期(药残安全期)再出售。肉鸡临近出栏时,对于个别零散发病肉食鸡给予药物治疗时,如果会引起药物残留,出售时再混入鸡群中,从而影响全群质量。对于这样的病鸡一定要进行淘汰或康复后过了休药期(药残安全期)再出售,这点要特别注意。
四是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有的饲养户在给农作物喷洒农药时污染了水源,或农药污染了饲料,其中有机氯农药的危害问题最大,特别是DDT(滴滴涕)、BHC(六六六)、PCB(多氯联苯)和三氯乙烯等;有的饲养户在鸡临近出栏时,用敌百虫、敌敌畏等有机磷类药物灭蝇,也会引起药物残留,这点也应该特别注意。
主持人:这是目前国内市场上的用药规范。那么在整个肉鸡的饲养过程中,具体使用药物时都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您再来详细的介绍一下。
专家:在整个肉鸡的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时须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禁止使用国家明令禁用的药物:如氯霉素、痢特灵,同时禁止用性激素类、氯丙嗪、甲硝唑等作为促生长药。
第二,整个饲养期禁止使用下列药物:克球粉、球虫净(尼卡巴嗪)、灭霍灵、氨丙啉、枝原净、喹已醇(快育灵)、螺旋霉素、四环素、磺胺嘧啶、磺胺二甲嘧啶、磺胺二甲氧嘧啶、磺胺喹恶啉。
第三,肉鸡25~30日龄内可用这两种磺胺类药物(30日龄后禁用):复方敌菌净、复方新诺明。
第四,肉鸡送宰前14天禁止使用这些药物:青霉素、卡那霉素、链霉素、庆大霉素、新霉素。
第五,肉食鸡宰前14~7天根据病情可继续选用这些药物:土霉素、强力霉素、北里霉素、红霉素、恩诺杀星(普杀平、百病消)、环丙杀星、氧氟杀星、泰乐菌素、氟哌酸。但是使用时一定要根据其药量按规定要求使用,不得随意增加。
第六,预防球虫病可选用如下药物,宰前7天必须停药:二硝苯酰胺(球痢灵)、氯苯胍、拉沙里霉素(球安)、马杜拉霉素(加福、球杀死)、三嗪酮(百球清)。
第七,送宰前7天停用一切药物,最后1周所用饲料必须不含任何药物。
第八,禁止使用所有激素及有激素类作用的药物。
主持人:欢迎回来,今天为您介绍的是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系列节目中的肉鸡安全用药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孟婷老师。刚刚我们介绍了肉鸡安全用药的规范和注意事项。下面我们再来介绍一下肉鸡安全用药原则。
专家:肉鸡安全用药原则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
(1)要根据肉鸡的生理特点用药
肉鸡没有汗腺,用解热镇痛药抗热应激效果不理想;肉鸡还缺乏充足的胆碱脂酶储备,对抗胆碱酶药非常敏感,所以驱除肉鸡线虫最好选用左旋咪唑;肉鸡的肾小球结构简单,有效滤过面积小,对那些肌肉注射后经肾排泄的药物,如庆大霉素、链霉素等非常敏感,宜选用;鸡有丰富的气囊,气雾给药效果好,可以尽量选用气雾剂型药物。
(2)要注意药物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有协同作用的药物联合使用,可提高防治效果,有拮抗作用的药物可降低药效,要错开一定期间使用。如氟哌酸、土霉素钙和金霉素、盐霉素和莫能霉素都有拮抗作用。
(3)要正确把握药物的适应症
每种药物都有它固有的结构和一定的作用范围,掌握各种药物的抗菌谱,选用药物时要根据疗效高、副作用小、安全、价廉、来源可靠的原则选用药物,依照临床症状选择对病原微生物高度敏感的药物,做到对症下药,避免盲目性。不能滥用抗生素,尤其不能滥用广谱抗生素。抗菌素对神经系统症状无效,因神经症状多为脑部损伤,而抗菌药物大多不能通过血脑屏障进入脑部。
(4)要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和治疗期
药物的第一次用药剂量可适当增加,随后几天用维持剂量。一般来说一个用药疗程为3天到5天,停药过早容易导致疾病复发。长时间使用抗菌素会使肉鸡患软骨病,同时也容易引起细菌产生耐药性甚至药物中毒。在测量肉鸡的体重,计算采食量和称重药品量时一定要准确。不管是饮水还是拌料,药物要搅拌均匀,不溶解的药不能饮水给药,否则会出现沉淀,既没有达到治疗效果,最后还会因为浓度大而导致中毒。饮水给药要考虑药物的溶解度和禽只的饮水量,饮用水必须清洁、中性,在水中溶解度低的药物以拌料为宜,拌料给药时就应遵循“由少至多,逐渐拌均匀”的原则,否则搅拌不均匀易引起中毒或影响疗效,饮水量与气温有关,夏天给水用药时应降低药物浓度,约为拌料量的一半。
(5)要注意避免药物残留
用药时应根据各种药物的代谢动力学决定上市前的停药期,尽量选用残留期短的药物,宰前7天停用一切药物,避免药残危害公共卫生。要谨慎选用毒性较大的药物,尽量避免毒副作用的产生,如喹乙醇等。
(6)饲用抗菌素用量不宜过大
选用抗菌素时要考虑它的稳定性、耐热性、受饲料中钙离子的影响、成本及明确各种药物的抗菌谱。饲用抗菌素应使用多肽类、含磷多糖类、聚醚类、大环内酯类等吸收少排泄快的药物。肉鸡对磺胺类的平均吸收率较其他动物高,故药量偏大或用药时间长等易发生毒性反应,一般不宜作为添加剂长期添加。
主持人: 今天为您介绍肉鸡安全用药技术。做客我们节目的专家是江苏农牧科技职业学院孟婷老师。刚刚孟老师详细介绍了肉鸡安全用药原则,主要包括6个方面:1要根据肉鸡的生理特点用药;2要注意药物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3要正确把握药物的适应症;4要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和治疗期;5要注意避免药物残留;6饲用抗菌素用量不宜过大。这六点我们养殖户都应该牢记。
孟老师,对于每一项技术而言,都可能会存在误区,我想肉鸡安全用药技术也不例外,那么在肉鸡饲养过程中使用药物时,又会存在哪些误区呢?您举几个例子,为我们破解一些这些常见的误区。
专家:认识肉鸡养殖过程中常见的用药误区,正确地选择药物,科学合理地使用药物既是肉鸡养殖防病、治病的关键技术,也是提高经济效益、增强食品安全意识的有益之举,应予以积极对待与重视。目前常见的用药误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盲目加大药量
在实际生产中,仍有为数不少的养殖户以为用药量越大效果越好,在使用抗生素时盲目加大剂量。虽然使用大剂量的药物,有些可能当时会起到一定的效果,但却留下了隐患。一是造成肉鸡直接中毒死亡或慢性药物蓄积中毒,损坏肝、肾功能。肝、肾功能受损,肉鸡自身解毒能力下降,给下一步的治疗、预防疾病时用药带来困难。二是大剂量的用药可能杀灭肠道内的有益菌,破坏了肠道内正常菌群的平衡,造成肉鸡代谢紊乱、肠功能性水泻增多,生长受阻。三是细菌极易产生抗药性。临床上经常可见有些用了时间并不很长的药物,如环丙沙星、氟哌酸等已产生了一定的耐药性,按常规药量使用这些药物疗效很差,究其原因与大剂量使用该药造成细菌对该药耐受性增强,耐药株产生有关。四是加大了养殖业的用药成本,一般药物按常规剂量使用即能达到治疗和预防的目的,如盲目加大剂量,则人为的造成用药成本的增加。
(2)用药疗程不科学
一般抗生素用药疗程为3到6天,在整个疗程中必须连续给予足够的剂量,以保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临床上见到一种药物才用2天,自以为效果不理想,又立即改换成另一种药物。这样做往往达不到应有的药物疗效,造成疾病难以控制。另一种情况是,使用某种药物2d,产生较好的效果,就不再继续投药,从而造成疾病复发,治疗失败。
(3)药物配伍不当
合理的药物配伍,能起到药物间的协同作用,但如果无配伍禁忌知识,盲目配伍,则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轻者造成用药无效,重者造成肉鸡中毒死亡。如在走访养殖户时发现将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合用;氟哌酸和氯霉素合用;盐霉素和支原净合用等严重错误的用药配伍。
(4)重视药物治疗,轻预防
许多人预防用药意识差,多在肉鸡发病时才使用药物来治疗。从根本上违背了“防重于治”原则。这样带来的后果是,疾病多到了中、后期才得到治疗,严重影响了治疗效果且增大了用药成本,经济效益亦大幅下降。正确的方法是:要清楚的了解本地常发病、多发病,制定出明确的早期预防用药程序,做到提前预防,防患于未然,减少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主持人:孟老师,我也发现一点。养殖户们用药大多是靠口口相传,小王说A药好用就同样的药。听到经销商说某种“新药”,效果特别好也会购买。这种特别相信所谓“新药”的做法,是不是也不对?
专家:不些养殖户对“新药”过于迷信,不管药物的有效成分是什么,片面的认为新出产或新品名的药品就比常规药物好,不了解有些药物只是其商品名不同。此类所谓“新药”其成分还是普通常规药物,价格却比常用药的价格高出许多,无形中增加了养殖成本。有的新药疗效很好,但有些常规用药便能解决的疾病并不需要使用新药,以免增加养殖成本,而且新药使用后,普通的药物使用起来就很难达到预期效果。常见的头孢类抗生素二代、三代使用后,使用其它常规抗生素效果大大不如从前就是这个道理。还有些药品生产厂家出产的“新药”在出厂的说明书上没有清楚标明药物的有效成分,却标注能治疗百病,从而误导消费者,造成养殖户用药的混乱。
(6)缺少用药“安全”意识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食品安全愈来愈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关注。但是大多数养殖户食品安全意识淡薄,有的甚至根本没有这方面的概念。根据《兽药管理条例》,养殖户必须明确兽药投入品安全合理的使用规范,坚决杜绝违规违禁药物在食品动物中的使用;对国家明令禁止使用的呋喃唑酮类、甲硝唑类坚决不用,严格执行休药期制度。也有的人认为人用药品比兽药制作精良,效果更好,却不知《兽药管理条例》中已明确规定,食品动物严禁使用人用药品,因为食品动物使用人用药品后在动物体内蓄积,从而使人食用后产生药物蓄积甚至耐药性,从而影响人体的生命健康。这一用药“安全”意识应当引起养殖户足够的重视。
主持人:刚刚我们介绍了肉鸡安全用药原则和常见误区。下面我们来说说配伍禁忌。孟老师,我们都知道在用药过程中,并不是所有的药物都可以混在一起使用的,在肉鸡用药过程中常见的严重错误配伍用药有哪些呢?
专家:我们在走访养殖户时发现的严重错误的用药配伍主要是将青霉素和磺胺类药物、四环素类药物合用;氟哌酸和氯霉素合用;盐霉素和支原净合用等。这些药物不能配伍的原因是:(1)青霉素是细菌繁殖期杀菌剂,而磺胺类、四环素类药物为抑菌剂,能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使细菌处于静止状态,造成青霉素的杀菌作用大大下降;(2)氯霉素可以起拮抗氟哌酸作用,主要原因是氯霉素抑制了核酸外切酶的合成;(3)盐霉素和支原净合用能大大增加盐霉素的毒性,造成中毒发生。
主持人:由于时间的关系,关于肉鸡安全用药技术的相关内容,今天就先为您介绍到这里。更多精彩内容我们将在下期节目中为您详细介绍,敬请期待。好,感谢孟老师做客我们的节目,带来精彩的讲解。谢谢!
转发0评论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