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9月份的一个夜晚,崔真林躺在沙发上津津有味地看着当时央视最火的节目《开心词典》,主持人王小丫列举出山西省四大名优土特产品中的三个,问选手剩下的一个是什么?答题选手思索了很久,没有答上来。现场揭晓了正确答案,剩下的一个是晋城泽州“巴公大葱”。崔真林心头一震,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脚下这片土地生长出的“巴公大葱”名气竟然如此显赫。
传承“巴公大葱”——四处求贤问计发展
生于斯、长于斯,守着“金山”人不识。崔真林在懊悔中嗅到了商机,第二天一大早,他考证了相关文献资料,又实地走访了本村年龄较大的老人。所有证据、资料都指向一个事实,“巴公大葱”是我省四大名优土特产之一,其厚重文化和历史渊源令他欣喜不已。崔真林脑海里迅速形成了一个决定:种大葱。
说干就干,崔真林第一次就一口气种植500亩大葱。但是,接踵而来的鲜葱不宜长久存储的问题,又使他陷入了困惑之中。为了解决新鲜大葱的存储问题,他踏上了四处求贤问计之路。先后来到省农科院、蔬菜保鲜办、省科技厅求援,他得到的最好处理办法是——冻干技术处理。寻着线索,他马不停蹄地背着25公斤大葱,驱车千余公里赶往有着先进冻干技术处理能力的兰州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经过研究所的冻干实验,生产出了脱水后仍可保持营养成分和鲜美味道大葱产品。崔真林如获至宝,凯旋而归。
传承发展“巴公大葱”这一传统品牌,一直是崔真林的追求和梦想。然而,找到了存储的方法并不意味着梦想就会成真。据预算,从厂房建设到购买安装生产设备及附属设施再到投产需三四千万元。巨额投资,钱从何来?正当崔真林一筹莫展的时候,金箭集团抛来了橄榄枝,愿垫资帮他建厂房。随后,又有两家银行通过市场前景调研愿意给予他贷款支持。最终在县市省三级政府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一条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冻干生产线上马了。
延伸产业链条——系列产品广受青睐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为进一步延伸“巴公大葱”产业链,充分调动村民积极性。崔真林成立了股份制的泽州县双丰农业开发有限公司。结合村情和村民签订协议,他们从村民手中反包回大量土地,按照规划开始进行农业园区建设。短短几年,克服资金技术上的重重困难,建成了大葱种植园区。
2005年,公司完成了对产品的“巴公”商标注册,并聘请专家对巴公大葱进行葱种的提纯复壮,以保留原有优良性状和进行品种更新,提高了生产效益。随后双丰公司又及时完成了巴公大葱的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和绿色食品认证。
“巴公大葱”葱白肥大、单株独茎、肉厚心实、结构细密、味浓辣烈。其生产地巴公镇,地处丘陵地段,土壤为红黏土,土质既疏松又含油性。据权威部门检测,“巴公大葱”富含磷、钾等营养元素,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功能,明清时期还曾被指定为宫廷贡品。
经过多年的发展,目前“巴公大葱”实现了从育种到收获,再到加工的全程机械化。在提高冻干大葱技术含量、产品品质以及产销量的同时,公司不断扩大和延伸加工产业,研发团队研发出了以优质蔬菜、水果为原料的果蔬品冻干产品、葱辣酱系列产品以及冻干方便饺子和速冻饺子等系列产品,广受市场青睐。
农文旅康融合——多元发展闯出新路
紧跟晋城康养产业共融发展的新形势,依托自身优势,崔真林在打造“巴公大葱”品牌的同时,兼顾其它产业发展,循环利用,互为支撑,着力打造农文旅康产业一体发展的新格局。
目前公司已形成种植、加工、养殖、沼气、采摘、休闲观光为一体多元发展模式。来到观光园内,游客可以观赏到沼气形成、鲜品变冻干制品的全过程,身临其境感受到物质变化的奇妙。同时可以参观百亩大葱园、百瓜园,亲近自然,认知植物,领略绿色风光。游客还可以把采摘到的蔬菜现场加工品尝或直接带回家。
在不断发展壮大公司产业的同时,崔真林始终没有忘记自己的社会责任。他把产业扶贫与精准扶贫相结合,根据自身产业特色,采用“公司+基地+贫困户”的模式把果蔬加工作为产业扶贫项目,示范带动更多的农户从事 “巴公大葱”产业,让“巴公大葱”这一传统优良品牌传承发扬光大。
对巴公镇农民来说,“傻乎乎”种葱的崔真林,已经成了大家小康路上的带头人,他有不服输的军人本色、有敢于担当的党员本色、有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现在“巴公大葱”品牌不断发展壮大,并成功跻身淘宝、拼多多等平台进行线上销售,使之成为老百姓餐桌上的佐餐美味。
本报记者柳飞
转发0评论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