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茄“酱油果”是怎样形成的?何是酱油果?如何避免出现酱油果

北方的农民

2022-08-18 14:14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湘农计划# 

番茄果实会长出“酱油色”,老百姓称它为“酱油果”,也有人将它叫作“茶色果”;也许不熟悉番茄种植的人会有疑问,番茄果实要么是青色,要么是红色,怎么还会有酱油颜色的果实呢?番茄能长出“酱油果”,这是真实存在的,无需质疑;那么,番茄“酱油果”是如何形成的?这种果实有何不妥?怎样才能避免番茄“酱油果”的产生?今天,我们就来说道说道这些问题。


 
什么是番茄“酱油果”?
番茄“酱油果”是一种番茄生理障碍现象,具体形成原因尚无确切定论,但可以肯定的是,番茄“酱油果”与营养障碍和环境障碍息息相关;番茄“酱油果”是指番茄膨大期,在番茄果实肩面有大小不一不规则的酱油色斑点或斑块;斑点或斑块颜色随障碍程度由浅入深,但这种生理障碍反应仅表现在果实表皮果实上,对果肉品质并无影响;不过,番茄“酱油果”的酱色组织质地较硬,边缘明显,微微凹陷,不随果实成熟软化;而且,番茄“酱油果”的发生初期,症状并不明显,一般不在意;只是到了后期,病斑转为暗褐色或棕褐色,果实颜色与其它正常果实存在较大差异,才被引起重视。
番茄“酱油果”有何弊端?
正常的番茄成熟果实,颜色鲜红,番茄红素分布均匀,品相诱人,有较高的商品性;而番茄“酱油果”虽然果肉品质不受太大影响,但果实表层分布酱油色斑,番茄红素分布不均,品相丑陋,商品性较低,会降低番茄种植收益。
番茄“酱油果”是如何形成的?
前面我们提到,虽然番茄“酱油果”的形成原因,目前尚无确切定论;但以现有的番茄研究成果可知,番茄“酱油果”的引发原因与环境因素,品种因素和营养因素与管理因素有关联,具体表现在:
一,环境因素;成熟的番茄颜色是由果实内部分布的茄红素数量决定的,比如茄红素数量丰富,分布均匀,番茄颜色鲜红诱人;但是,番茄蕴含和分布的茄红素与温度的高低有直接关系;比如茄红素的生产适温要求在15至28度左右,温度在24度时,番茄合成的茄红素最为丰富,低于15度或高于28度均会抑制茄红素的合成质量;在温度较高,光照时长较长的三伏季节,或者露珠较多,连续阴雨暴晴的时候,以及昼夜温差较大的时候,番茄“酱油果”的发生率相对较高。


 
二,品种因素;在番茄种植实践中,“酱油果”的发生规律与品种有一定联系;比如果皮较薄的品种比果皮较厚的品种,发生“酱油果”的几率高;而大果型的番茄发生“酱油果”的几率比小果型高出很多;另外,果实膨大期短的番茄“酱油果”发生率也明显高于膨大期长的品种。
三,营养因素;如果种植番茄的土壤偏施氮肥,而忽视了有机肥和磷钾肥和微量元素的搭配使用,容易引发番茄“酱油果”的产生;因为氮肥的无序使用,会致使植株发生徒长现象,会致使番茄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增高;而番茄植株体内叶绿素含量丰富,会抑制茄红素的形成;当到了番茄转色期,果实内部所含的叶绿色不能被及时分解,就容易在果实肩部分布出茶色组织斑点或斑块。
另外,如果番茄膨大期吸收过量的钾元素,也会导致番茄转色异常,其中就有可能导致“酱油果”的形成;因为番茄对钾和氮的过量摄取,对钙元素的吸收有拮抗作用,可以致使番茄汲取的钙物质数量减少;而钙元素是影响番茄果实细胞壁硬度的重要因素;如果番茄膨大期摄取的钙物质数量减少或匮乏,会导致番茄表层细胞组织变薄;而果实细胞壁变薄是导致番茄发生“酱油果”的重要诱因。
四,管理因素;在番茄生产管理过程中,整枝拿杈疏叶是一项番茄优质高产的重要管理内容;而过度疏叶,致使植株叶片分布数量不合理,也可诱发番茄“酱油果”的产生;因为过度疏叶可致番茄叶片数量大幅减少,番茄没有合理的叶片遮挡光照,会导致番茄果实接受阳光直射的时长和程度较高;如果番茄果实表层组织温度偏高,会抑制茄红素的形成与分布,“酱油斑”就是番茄果表温度过高和光线直射的不适反应。
如何避免番茄出现“酱油果”?
番茄“酱油果”,其实就是番茄果实的一种“皮肤病”,这种“皮肤病”虽不致死,但以目前的番茄研究水平,对这种病几乎无药可治;况且当我们发现番茄果实产生了“酱油果”,治理为时已晚,对于已经形成的“酱油果”几无改善能力;所以,番茄“酱油果”的预防大于治理;根据番茄“酱油果”的形成原因,主要采取以下几个预防性措施。
一,选择合适品种;对于番茄“酱油果”易发区域,可以选择抗性能力足,果实皮厚,果型适中,植株分层合理,叶片相对繁密的品种种植;也可选择果实膨大期较短的品种种植。
二,间作玉米;对于夏季比较炎热,气温较高,阳光毒辣,光照时间较长的番茄“酱油果”易发区域,可以在植株之间间作玉米为番茄遮光庇荫,以此减少或杜绝番茄“酱油果”的发生;番茄是茄科植物,玉米属于禾本科植物,这两种植物可以间作混植;我们需要在番茄移栽定植前20天左右,在规划好的番茄定植垄面上,每隔一米点播一穴玉米,每穴定植两株玉米;也可每隔两行在垄沟里每隔一米左右定植两株玉米;如果番茄种植面积不大,也可在番茄种植地周围每隔半米点播一株玉米;当到了番茄定植时间时,玉米已经长到三叶一芯;当番茄开花结果时,玉米株高可达一米以上,玉米的叶片正好能为番茄遮挡强烈光照,可有效避免番茄“酱油果”的产生。


 
三,均衡施肥;在番茄种植过程中,单一施入氮肥,忽视有机肥和其它矿质元素的使用,是导致番茄易发“酱油果”的重要因素;在番茄实际种植过程中,避免单一使用氮肥,避免过量施入钾肥;可每亩使用2000公斤的有机肥作为基肥,配施30公斤的氮肥和40公斤的磷钾复合肥;而且,在番茄生殖周期内,需要及时补充钙肥,帮助果实膨大和转色;在第三穗果膨大期,最好冲施一次螯合钙肥;也可在盛果期,叶片喷施硼钙微肥加适量红糖雾喷,以此促进番茄植株对硼钙中微量元素的摄取量,从而改善或避免番茄产生“酱油果”。
四,合理疏叶;番茄的叶片是进行光合转化的重要器官,一旦过分疏除番茄叶片,不仅会降低叶片光合转化率,还会增加番茄“酱油果”的发生率;对于一些确实存在徒长的植株,可以按需疏除底部的老化黄叶枯叶;对于中上部的叶片,不要疏除太多,尽量为每一层穗果上部保留几片可以为其遮光庇荫的叶片,防止强烈光线直射灼伤果实表层,影响茄红素的形成与分布。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5

农友2313

2022-08-19 11:26

好的自己的生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570

2022-08-19 10:25

学习学习学习学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571

2022-08-19 06:05

357841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611

2022-08-18 16:02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880

2022-08-18 14:17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