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豆要想高产,做好病虫害发病的防治工作,是种植过程中非常重要的,对提高产量很重要,我们应该及时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 那么黄叶病发病的原因有哪些,具体的防治措施是什么?下面小编就跟大家介绍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智慧农民#
黄叶病的危害
黄叶病一般是作物缺锌、缺铁的表现,在大豆等豆科作物上发病较为广泛,如不及时防治,对作物生长会造成严重危害。大豆黄叶病早期发病、叶片发黄、植株矮小、不结荚。中期发病,即使结荚,也无粒,即使有粒,也瘪,造成严重减产或颗粒无收。
大豆黄叶病发病原因
1、品种抗病性差异。不同品种的抗病性差异较大。紫花大豆品种的抗病性往往较强,发病轻;白花大豆品种抗病性较差,发病重。
2、连作。连作田往往存在营养元素亏缺现象,特别是缺乏铁、锰、硼、钼等微量元素,会严重阻碍大豆根系的正常生长和根瘤的形成,降低植株的固氮能力,导致地上部心叶发黄。病情由上向下发展,严重时病叶呈黄白色,产生褐色坏死斑点,甚至焦枯死亡。
3、病菌感染也是黄叶病发生的主要原因。如果病株根系生长不良,严重的根系发黑,茎基部有腐烂现象。
4、天气条件。持续高温干旱天气会使植株输导组织栓化,影响水分和养分的运输,终造成大豆黄叶;高温后暴雨骤晴,也会加速黄叶病的蔓延。
大豆黄叶病防治措施
1、多施农家肥、微生物肥改良土壤结构。
2、预防:平衡配方施肥,亩喷施锌、铁适量。
3、黄叶病发生时可喷药微肥锌、铁,剂“18%咪鲜.松脂铜”;配植物调节剂“半日青”。喷后三天变绿,恢复正常。
4、禁收麦茬、保护土壤结构。
大豆黄叶病防治措施掌握好了,知道其中的原因,希望大家都能有个好收成。
转发0评论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