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蔷薇科李属的李子树,因其果实通红、晶莹剔透、甘甜可口,深受消费者喜欢,所以近年来种植面积不断增加,李果产量以及品质也逐步提高。红点病作为李子园普遍存在的一种病害,随着栽植面积的不断扩张,为害程度也逐步增加,轻则引起李子树叶片脱落,产量和品质降低,重则造成李树树势衰弱,濒临死亡,产量和品质根本没得保证,果农收益大大降低。对于此种病害,笔者将从该病的病症、发病特性入手,通过深入浅出的分析,教您如何做好生产防治工作。
1. 李子红点病的为害标志
2. 李子红点病的为害特性
3. 李子红点病的防治策略
李子红点病是一种真菌性病害,主要为害李树及李属植物的叶片以及果实等器官。具体症状特性如下:
受病原菌侵染的叶片,在发病初期,会在叶表面上产生橙黄色、微微隆起的圆形斑点,病部边缘与健部边缘分明易辨别;发病中期,病斑范围扩大,颜色加深,病部叶肉加厚,病部上部着生红色小粒点——分生孢子器;发病后期,叶片正面凹陷,背面微微隆起,整个叶片呈现为“弓形”。严重情况下,受危害的叶片布满病斑,色泽也转变为红黄色,卷曲,表现出大量早期脱落现象。
受病原菌侵染的果实,首先在果面上产生橙黄色的圆形病斑,病斑部位呈现隆起、水肿状;然后随着病情加重,病斑部位开始皱缩,并散生一些黑褐色小点,果实逐步畸形,基本丧失食用价值,下一步就会逐步从树体上脱落。
造成李子红点病发生的主要致病菌是李疔座霉菌,此种致病菌主要营孢子生殖,生殖场所多集中在李树叶片上,成熟大约需要经过7-8个月。越冬的时候,多以子囊壳的形式在病落叶以及落果上越冬,然后等到来年李树开花时节,子囊壳开始破裂,并散发出大量的子囊孢子,这些子囊孢子通过风雨等传播途径对叶片进行侵染危害。
由于我国各李子栽培区的气温及降雨量存在很大的不同,所以发病时期也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大体雷同。一般来说每年的7月中下旬是李子红点病发病的高峰期,大约此种情况可持续到9月份。但是,像南方湿热气候区,会在7月上旬的时候达到发病的高峰时期。根据对南北方不同李子园的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分析发现,李子红点病在雨季及通风透光不良的果园发病重,干旱季节发病较轻。
对于果树所有病害的防治来说,首先要以预防为主,然后在摸清致病菌的种类以及发病规律的基础上,才能配合药剂进行有效防治。基于此,笔者建议果农通过以下三种途径防治李子红点病。
基于李子红点病没有再侵染和致病菌多在落叶以及落果中越冬繁殖的特性,果农可结合李子园冬季清园工作,及时清除园内的落叶以及落果,并搜集起来带出园外,进行集中的掩埋或者烧毁处理,以此降低来年发病概率。
基于通风透光不良李子园发病较重的现象,果农在李子园管理过程中,要格外重视李子的生长季以及休眠季的修剪工作,避免过多背上枝、过密枝、重叠枝的存在,给树体营造通风透光的良好环境,不仅可以培育健壮树势,提高树体的抗病虫害能力,而且还可以生产出高端优质果品,增加收益。此外,果农还应注意果园的雨季排水工作和旱季浇水工作。
对于李子红点病的化学防治来说,一般需要在不同生长季采取专门的药剂进行防治。为了加强李子红点病的预防,可以在李树萌芽前喷施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然后在展叶后再喷施0.3-0.5波美度的石硫合剂,最后在李树开花后喷施1:2:200的波尔多液,以此降低李子红点病发生概率。对于已经发生红点病的李子园来说,可在6月中旬至7月中下旬,每隔10-15天喷施一次65%代森锌400-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700倍液、25%苯菌灵乳油800倍液,化学药剂交替施用,喷施2-3次即可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智慧农民#
转发0评论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