蔬菜虫病害田间诊断是农业综合技能的体现,也是病虫害防治的首要环节,只有正确诊断,才能进行有效防治,否则延误病情,造成损失。
科研与推广人员的诊断区别在于:前者可以取样返回实验室培养、分离、镜检都再下结论,准确率高,出具的防治方案针对性强,但时间缓慢,与生产要求的“急诊”不相适应。
田间诊断则不一样,必须在第一时间内,通过对作物有无患病症状、症状的特征及田间环境状况的仔细观察和分析,初步判断症状的因由,并给出初步的救治方案,然后再根据实验室分析鉴定,修正防治方案。田间诊断是搞好作物病虫害防治的前提。只有准确的诊断,才能有的放矢,对症下药,从而收到预期的防治效果。
1观察
从局部叶片到整株,观察病症植株所处位置,或设施棚室所处的位置。了解栽培模式、相邻作物种类、栽培习惯等。
有时候多观察几个棚室就能找到发病规律。所看到的症状有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有可能是人为造成的。
2了解
向种植户了解:
①土壤环境状态,包括土壤营养成分、施肥情况、盐渍化程度,如图1所示,浇水硬度过高导致基质出现结盐现象;
②菜农的栽培史,是否连茬连作、连茬年数、上茬作物种类等;
③农药使用情况,包括除草剂使用情况、使用农药的剂量、农药存放地点等;
④种植的品种及其特征特性,比如耐寒、耐热、对药剂和环境的敏感性,看其是否适合当地的气候特点及土壤特点。
随着新特蔬菜品种的引进、推广和种植,各品种的抗高温性、耐热性、耐寒性及耐弱光性等不尽相同。
一个品种的特征特性决定了它所要求的环境条件、栽培方法、密度等,如北方越冬栽培的黄瓜,对耐弱光、耐低温特性非常敏感,如果还是按照生长旺盛时期喷施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的剂量,就有可能致使植株或叶片产生药害,如畸形、枯斑或皱褶等。
3收集
由于有些菜农在预防病害时把三四种农药混于1桶水(约为15升)中喷施,或将杀菌剂、杀虫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混用,可能假、劣药充斥其中,三五天喷一次,蔬菜生存受到威胁,生长受到抑制。因此,诊断时一定收集、排查农民使用过的农药袋子,以帮助我们辨真假,看成分,查根源。
4求证
由于追求高产,人们往往是有机肥不足化肥补。生产中常有将未腐熟的粪肥直接施到田间的现象,产生有害气体熏蒸作物造成危害。施用冲施肥不是均匀撒在垄中而是在入水口随水冲进畦里,造成烧根黄化以及土壤盐渍化。因此,诊断蔬菜生长异常时,需求证土壤基肥、追肥的使用情况,单位面积用量及氮、磷、钾、微肥的剂量及施肥习惯等。
5咨询
经过上述观察、了解、收集、求证后,还要咨询所在区域季节气候,包括温度、湿度、自然灾害的气象记录,这对诊断很有必要。突发性的病症与气候有直接的关系,如:下雪、大雾、连阴天、多雨、突降霜冻及水淹等。在诊断时应该充分考虑到近期的天气变化和自然灾害因素。
6排查
在诊断蔬菜生长异常时,人为破坏也是应考虑的因素。如除草剂飘移产生的药害 ,现实生活中经常会因经济利益或家族矛盾而发生人为破坏的现象,有的喷施激素(植物生长调节剂)甚至除草剂损坏他人的蔬菜生产。因此,应调查村情民意,排除人为破坏也应为诊断的必要步骤。
7验证
在初步确定为侵染性病害后,应采取病害标本带回实验室或请有条件的单位进行分离、鉴定,确定病原种类,进一步验证田间作出的判断。
只有综合考虑品种类型、种植方式、天气、水肥等各种因素,才能准确判断蔬菜生长异常发生的原因,并对症下药,减少损失。
二、侵染性病害和非侵染性病害诊断区分
侵染性病害
田间观察时,应了解侵染性病害的一些特点:
①病害发生一般由局部侵染进而扩大侵染,不同地区、田块发生时间不一致。
②病害田间分布较分散、不均匀,有由点到面、由少到多、由轻到重的发展过程。
③发病部位(病斑)在植株上分布比较随机。
④症状表现多数有明显病征,如真菌、细菌、线虫、寄生性种子植物等病害。病毒、菌原体等病害虽无病症,但多表现全株性病状,且这些病状多数从顶端开始,然后在其他部位陆续出现。多数病害的病斑有一定的形状、大小。
⑤一旦发病后多数症状难以恢复。在此基础上,再按不同病原物的病害特点和鉴定要求,进行诊断和鉴定。
真菌病害症状鉴别:真菌病害症状多为坏死、腐烂和萎蔫,大多数在病部有霉状物、粉状物、点状物、锈状物等病症。对一些真菌性的维管束病害,茎干的维管束变褐,保湿培养后从茎部切面长出菌丝。对于常见病害,通过这一步就可确定病害种类。
细菌病害症状鉴别:多数植物细菌病害症状特点表现为坏死、萎蔫、腐烂和畸形(根肿、毛根)等,病症病部有菌脓、菌膜、菌痂。坏死病斑多受叶脉限制,为角斑或条斑,初期有水渍状或油渍状边缘,半透明,常有黄色晕圈。
萎蔫性病害,病株茎基部横切面用手挤后可见菌脓,且维管组织变褐。腐烂组织的常伴有臭味,无菌丝。少数维管束难养细菌病害,其症状为系统性,类似菌原体或病毒病害,无菌脓。
菌原体病害症状鉴别:菌原体包括植原体和螺原体,病害的特点是植株矮缩、丛枝、小叶、黄化,少数出现花变叶或花变绿,系统性侵染,无病症。
病毒病害症状鉴别:症状主要表现为以变色(花叶、斑驳、环斑、黄化等)、畸形(矮缩、蕨叶等)、坏死,无病症,多为系统性侵染,症状多从顶端开始表现,然后在其他部位陆续出现。
线虫病害症状鉴别:线虫病的病状有矮化、黄化、萎蔫、坏死、腐烂、畸形(根结、叶扭曲)等,病症有的在植物根表、根内、根际土壤、茎或籽粒(虫瘿)中可见到线虫。
B、非侵染性病害:从病植物上看不到任何病征,也分离不到病原物。往往大面积同时发生同一症状的病害;没有逐步传染扩散的现象等,大体上可考虑是非浸染性病害。除了植物遗传性疾病之外,主要是不良的环境因素所致,不良的环境因素种类繁多,但大体上可从发病范围、病害特点和病史几方面来分析。
三、虫害怎么诊断
到田间以后,首先要看看这些植株上有无害虫及其为害的表现。如蚜虫、棉铃虫等刺吸、啃食、咀嚼蔬菜引起的植株异常生长和伤害现象,无病原物,有虫体或排泄物可见。
(1)天气相对干旱且温暖时,叶片上有由黄白色失绿斑点组成的黄斑,整个叶片僵硬或扭曲,植株生长缓慢,最好先看看叶片背面有无红蜘蛛、叶螨、白粉虱、蓟马等刺吸式口器的小型害虫。
(2)气温高且闷热的环境下,作物顶端嫩叶小、黑、僵、卷,叶片背面有油点,幼果上有皴状斑块,多是茶黄螨为害所致。
(3)植株矮小、叶色偏黄,叶片背面和正面既无害虫也无霉、粉、点状物,从植株顶端往下查看,茎秆、根部有无异常,如韭菜及葱蒜类根部的蛆虫(种蝇或蕈蚊)。
(4)被蝼蛄为害的作物根系呈乱麻状;金针虫往往在作物地下器官上钻成多个孔洞;蛴螬则在作物的根或地下茎等器官上挖成坑;低龄地老虎幼虫,在作物幼苗嫩叶上咬成针孔状花叶;大龄地老虎幼虫往往是从作物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咬食,切断茎秆并拖至虫穴处。
转发0评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