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 水产品运输损伤部分原因

水~龙

2019-10-04 08:09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一,机械损伤。包括人为误操作造成的水产品伤亡,以及水产品之间相互掐架、残食造成的伤亡。
二,水质调控不当造成的伤亡。水质包括:水温,盐度,溶解氧,ph值。对于水产品而言,这些水质指标既要在合适范围之内,又不能变化幅度过快,否则都会引起发病或死亡。具体来讲,(1)水产品运输,水温应控制在让水产品处于麻醉或镇静状态的温度范围,以便减缓水产品的新陈代谢速度,为运输争取时间。要注意水产品从一个水体转换到另一个水体时,温差不要超过3度,温差超过5度水产品可能在几天后发病,温差超过10度水产品可能在几小时内大量死亡,因为水产品是冷血动物,体温随水温的变化而变化,若水温变化过猛,水产品出现代谢紊乱就会发病或者死亡。夏天死亡率高,水体转换温差大是重要原因。(2)盐度每小时变化幅度应小于3度,绝大多数海水产品适宜盐度在25-28度,淡水产品在2-3度。(3)水中溶解氧含量任何时候不应低于6毫克/升,运输时溶氧量还应该更高,运输中能用纯氧最好。溶解氧含量低于5毫克/升,水产品会因缺氧而死亡。溶解氧肉眼看不出来,需要用溶解氧测试剂测量。(4)ph值就是水的酸碱度。海水产品适宜的ph值在7.5-8.5,最适宜在7.5-8.0。淡水产品适宜的ph值在7.0-8.5,最适宜7.0-8.0。ph值每小时的变化幅度应小于0.3度,一天内变化幅度应小于0.5度。ph值高,加醋降低;ph值低,加小苏打或烧碱提高,每吨水每次加20克。
三,中毒引起的死亡。中毒引起的死亡,占水产品死亡总量的90%以上。即便没有机械损伤,即便水质指标调控得都对,如果中毒了,水产品仍会死亡。中毒主要是由水中的氨和亚硝酸盐含量超标引起的。水生动物和陆生动物、人不同,陆生动物、人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是以尿素的形式随尿液排出体外的,但是水生动物体内的蛋白质、氨基酸却是以氨气的方式排出体外的。氨气极易溶于水、很难逸出水面,氨的含量只有低于0.2克/吨水才是安全的,若超过0.6克/吨水,水产品就会烦躁不安,乱窜乱撞,试图逃出水池。若超过2克/吨水,水产品可能在几小时内就大量死亡,死的时候鱼嘴巴张开,鱼身上特别是鳃部满是粘液,鳃丝红肿。据测算,暂养100斤水产品/吨水,6个小时后,氨含量就会超标,水产品就开始中毒。这也就是为什么在不换水的情况下,时间越长水产品死亡率越高的原因。氨和氧气接触,会被氧化成亚硝酸盐,亚硝酸盐也有剧毒。亚硝酸盐的安全含量是0.1克/吨水,超过0.5克/吨水就会让水产品中毒。
转。
4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2

彭红英

2021-09-03 09:21

学习到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郝德贵农友5215

2019-10-14 04:2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978

2019-10-07 21:4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赵玉桃

2019-10-07 20:2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2130

2019-10-07 18:2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向城朱建华农友5116

2019-10-07 14:00

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小名糊涂

2019-10-07 13:30

食品安全。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91

2019-10-07 10:5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316

2019-10-07 10:0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884

2019-10-07 08:01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李月梅

2019-10-07 07:4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212

2019-10-07 07:19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543

2019-10-07 07:0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习高飞

2019-10-07 06:12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猕猴桃岗位专家王仁才

2019-10-06 20:4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370

2019-10-06 20:30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张琼

2019-10-06 20:14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528

2019-10-06 19:12

水产品运输应注意的方方面面!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095

2019-10-06 17:1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昶瑞

2019-10-06 16:58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4
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