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是我国的煤炭大省,煤炭开发不但支撑着我们国家的建设,同时也主导着许多地区的产业经济。近几年,曾经的“煤老大”地区也在逐渐打破延续几百年的煤炭为主体的产业模式,坚持走绿色转型之路。
山西省沁源县,是一个“生在煤炭上的县”。全县含煤面积达80%,是全国重点产煤县,和山西省主焦煤基地县。走进沁源,没有想象中的粉尘漫天、矿坑遍野的景象,放眼望去,是山环密林、水润原野、十里风景。几乎看不出,这是一个闻名全国的“煤炭之乡”。
就在三四年前,沁源县还跟多数的煤炭基地并没有两样。标志性的雾霾笼罩、煤灰遍地,他们一个也不少。
煤炭资源是大自然的厚赐,在当地人心目中,矿山就是他们祖祖辈辈赖于生存的“金山银山”。当在这样一个地方提出生态保护和绿色转型,走高质量发展道路时,县政府首先遇到的难题就是做通当地群众的思想工作。
这一项“统一”的工作,一开始就遇到了阻力。因为“统一”的不止是思想,还有许多人的饭碗。在沁源县开矿多年的企业家韩俊刚当时就是“阻力”中的一员。
面对企业的“讨说法”,甚至是“闹事”的行为,县政府的态度是理解并且明确的。
壮士断腕的决心,将采取的是一系列“自断财路”的行动。随之而来的关停、减产潮,对于沁源县的传统煤炭业,是一场真正的大浪大潮。因为这一波浪潮,冲刷掉沁源县三分之二的国民经济收入。
对于如何关停了60多座、占据全县三分之二总量的矿井,县政府的统筹工作可谓是费尽口舌、费尽周折,好在结果,逐渐被企业家们接受。
在关停的煤炭旧址上,新的产业破土重生。
山西省沁源县能源局副局长 李军:咱们现在所在的位置看到的地方就是原来是一个煤矿企业,现在关闭以后,现在转产了,将建成一个标准化的生猪养殖场。
而留下来的企业,经过了层层严格的环保审查,如今,它们一洗旧日污水遍地、寸草不生的景象,以洁净而充满生
面貌刷新了人们对于煤炭矿区的想象。
而昔日的排污沟渠,变成了水草丰茂,鸟儿成群的清新河道。
大片的绿色将曾经的矿坑厚厚覆盖,煤灰和雾霾正在像历史的尘烟一般慢慢消散,在晨曦中醒来的是一个崭新的沁源。
山西省沁源县居民 孙树青:我们沁源现在是越来越好了,山清水秀,环境优美,我们每天都出来散步,健身,呼吸着新鲜的空气,心情也愉悦了,感觉特别幸福。生活环境变好了,不就是我们所说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么。
转发0评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