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文化,仫佬族依饭节

月公子二月

2025-11-10 16:50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君从故乡来,应知故乡事”。诗人王维在“安史之乱”以后,隐居孟津时写了《杂诗三首》,这两句诗是其中第二首的前两句。2017年我回到了南宁,11月7日罗城举办依饭节,睹物生情,借用王维的诗句,发了一个朋友圈,配图是依饭节的美食,美女,还有定格住的草龙图片,评论区一下就热闹了起来,炸出了一串串思乡的文字。


这些年,我其实对故乡的人和事,知之甚少,在那段求学的时光,只想着变成一只真正自由的鸟 ,飞出大山。对于仫佬族依饭节,我只记得有一年,罗城高中作为活动分会场,承办“百家宴会”的活动,我们的操场,摆上长长的连桌,桌布是白色的,每一排都很整齐,像是打麻将之前被洗好的麻将牌,被方正的摆着。用芭蕉叶垫底的“簸箕特色菜”我们并没有机会看到,我们都被困在书香里 ,山野葡萄酒和天龙泉的米酒,自然也没有闻到。回到宿舍区,墙垣外飘进来烧烤孜然的味道,秋刀鱼的叫卖声,也从窗外闯入进来,校门口那一条道路,一夜之间搭起来很多拱棚,变成了美食街,烤肉“滋滋”的绽放,升起来的烟雾,又香又呛。多年以后,回想起秋刀鱼的滋味,忍不住哼起来周杰伦的曲调:“秋刀鱼的滋味,猫和你都很想了解......”



2018年《民族文学》杂志社同广西作协以及下属分会一起举办了多民族作家走进仫佬山乡文化周活动,出版了作品集《“三尖”罗城》,由潘琦作序,诸多广西文坛大咖以及当地的文学爱好者一起谱写罗城新风貌。这些也是很多年以后,我才知道的,包括那些作家的名字。

罗城的人和事,我好像一直都了解不多,也包括依饭节。今年依饭节举办的很多会场,就在家门口,有了想出去走走看看的想法。

5公里的“依饭节.呀依健康跑”打卡照片,一大早就现身朋友圈里,我到晌午才出门。第一站直奔罗城体育中心,通过网络传播,我已经知晓了竹球比赛的一等奖是一只黑山羊。“竹球”是竹子编的球,比赛队员由男女混合组成,每个队员和对应的竞争对手,用一条布绑在一起,中间预留活动空间,其实就是用人身体的力量相互牵制对方,阻止对方传球、接球,进球。这是我第一次看竹球比赛,娱乐性大于竞技性,我觉得它是篮球和橄榄球的综合体。比赛的队员身穿民族服饰,绑腰的腰绳有红色,有黄色,加上足球场的绿色和嫩绿相间,顿时眼前是一片花花绿绿的世界。远山山色空蒙,天空的雨越来越细密,人群的呼喊声也随着雨点便大而变得高亢,依饭节是庆祝丰收的节日,奖品很接地气,在欢呼声中黑山羊被教育局代表队牵走了。


在我来之前,球场进行了一场舞草龙活动,舞龙舞狮,本质都是祈福的民俗活动。在过去的农业社会,人与土地打交道,靠天吃饭,舞龙祈福,祈求来年风调雨顺,人畜兴旺。民俗浓郁的分会场是石围古村,今年的百家宴会,也是设在这里,我还是第一次近距离的走进石围古村。中石村的乡村小道,一下子涌进来很多车,大巴一辆接着一辆,交通一下堵塞了,我沿着大银村,在小巷子里绕进去的。银村很多的原始风貌保存得不错。石围古村附近,有一个社王庙,社分春秋,稻谷一年两茬,“吃社”和舞龙一样,也是祈福。石围古村是仫佬族银氏发源和聚集地,周围还有土主庙,婆王庙,银氏祠堂,石围古村博物馆,对仫佬族起居生活,可以粗略了解一二。



在石围古村临时市集,看见了非遗项目的摊位,剪纸、竹编、土布染制、刺绣、山野葡萄酒,周边的村民在古树下卖白糕、糍粑、粽子......


外来的游客人群中,偶尔听到一些牢骚话语,大意是石围古村作为收门票景区,配套并不完善,游乐项目太少。作为一个人造的人文景区,确实难以通过一个小广场,就能完全展示一个民族的文化习俗,何况平时这里人并不多,单靠门票收入,怕是难以支撑丰富多元的游玩项目。真正的民族文化,无一不是深藏在老巷子的烟火里,体现在普通老百姓的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习惯之间。在古村巷子门口,指挥交通的警花化身摄影师,忙碌给游客照相,这也是地方文化的一种吧。文化的建设,也并非一朝一夕能建立起来,需要多方面的努力,银氏家族出了不少文化名人和地方官员,有兴趣可以去读读《仫佬通史》和《仫佬银家》这两本书。



没等“百家宴会”开席,我就回到成龙湖广场,演出节目正好结束,人群熙攘中,“仫佬盛宴,百膳呈祥”美食活动正在进行,我又错过了“万人喝”的“仫佬养生汤”。仫佬山乡,有许多奇珍药材,结合仫佬中医孕育了独特的养生文化,城东工业区,已经有相关的药膳加工产业。下午除了美食比拼,还有天龙泉冠名的“码王大赛”。在广西,河池人酒量好是公认的,而“罗城人能喝”,又是在河池地区,形成的刻板印象,酒文化也是罗城的一部分。



此次的依饭节还和马拉松比赛一起举办,成龙湖广场已经安排了明天马拉松比赛的工作。依饭节也类似一场马拉松的长跑,需要超凡的耐力,跑更远的路程,才会被越来越多的外乡人知晓,还有被我这样“不知故乡事”的看见。

唐朝诗人王维的《杂诗三首.其二》还有后两句:“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清黄叔灿《唐诗笺评》说:“‘绮窗前’三字,含情无限。”一个人对故乡的怀念,总是和那些与自己过去生活有密切关系的人、事、物联结在一起。一句乡音,一株寒梅,一个节日,甚至一张照片,都会让游子浮想联翩,记忆的大门被撬开,那个遥远又熟悉的故乡又回来了。



依饭节前夕,和美广兄弟聊天,聊到诗与酒,聊到了漂泊与归乡,聊到中年人的思乡之情,可以用一句诗来概括:“夜来幽梦忽还乡”,是一种深情,也是一种无奈。

故乡的人和事,在一次又一次的重复活动之中,轮廓逐渐变得清晰起来,故乡的依饭节,我也从听闻者,变成参与者,传播者。

期待,明年的又一次仫佬族依饭节......
4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

农友1775

2025-11-10 17:31

老师辛苦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238

2025-11-10 17:31

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3801

2025-11-10 17:07

夜来幽梦忽还乡!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4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