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当前气候来看,虽然到了立秋,但是未来一段话时间温度还是比较高,这对于水稻的中后期生长,打苞孕穗、灌浆不利。因为高温可以导致花儿不实,尤其水稻处于不同生育期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1、水稻分蘖盛末至拔节期;分蘖期根的生长最适宜温度25-30度;那么发生分蘖的最适宜温度30-32度,高于38度水稻停止分蘖!高温促使叶片温度升高,降低叶片同化能力,叶片蒸腾量加大,加速植株的呼吸速率,使水稻早衰!这样水稻产量不高!
2、打苞孕穗至抽穗扬花期,连续三天日最高气温超过35°尤其是开花时段遇到35°以上高温胁迫造成花药开裂率降低,花粉粒失活,导致不育花的数量增加造成受精障碍,严重影响结实率。
3、针对与高温热害的解决办法:一是合理的做到灌水保浅水来降低地表温度,改变田间小气候,如果有条件可以做到日灌夜排,这样不但降温,还能促进水稻生长,也会降低病害的发生几率!
二是通过根外施肥来提高水稻的抗性,三是叶面补施微量元素,加强叶片的厚度,降低蒸腾速率,从而减轻高温带来的危害!
由于水稻早期干旱生长根系不好,中期出现了持续的阴雨,根系一直在烂泥土中半无氧呼吸,导致了水稻根系差,长势差,夜幕出现泛黄,用手扒开水稻,水稻东倒西歪,根系不牢固。所以水稻中后期长势对N、P、K营养元素需要量大,对正常的水稻田可以亩施4-6斤尿素,钾肥8-10斤,长势差的田块可以适当增加用量,长势旺的田块可以不施肥,这样延缓营养生长期,提高植株的抗逆能力;可以减轻高温热害,也可以减轻后期倒伏!
防治后期病虫
由于今年水稻的生育期差别比较大,气候也比较特殊,打乱了原有的病虫发生规律,出现了防治无规律,重发区域有轻发田块,轻发区域有重发田块。所以农民朋友的防治意识差别也很大,这就导致了立秋以后早晚温差大,有利于病虫发生,那么农民朋友一定要重视,做好最后的防线!
转发0评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