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大棚蔬菜管理是个头疼事,特别是浇水,更是个“技术活”。针对浇水问题,菜农们也划分成了几派:怕增加大棚湿度,引发病害,不愿浇水;怕植株徒长,不敢浇;不会浇,一浇水就出问题,轻的影响正常生长,严重的甚至死棵。针对冬季浇水问题,不知道你做的咋样?那么,冬季应该如何浇水,怎么做才是正确的呢?
1、时间合理
浇水必须要看天气预报,浇水的时候要是晴天,浇完2-3天也要是晴天。连阴天后放晴的前两天,不适合浇水,必须要先提高大棚温度和地温,温度到达合理范围了,再进行浇水。上午10点前浇,这个时候浇水,棚内湿度不会增加,同时水温和地温的差距也不会太大,不会影响到根系。中午不要浇水,以免根系和冷水相遇后受刺激而炸根,进而影响蔬菜生长。
2、次数合适
这个时候就不能按天浇水了,具体浇几次要根据蔬菜长势,土壤干或湿,天气是否晴朗等多种因素来决定。
当土壤水分<40%时,就要补充水分了。如果是按天浇水,土壤湿度一般都会<30%,不利于养分吸收,突然浇水了很容易裂果。
当土壤湿度在70%以上,延缓浇水,不然地温会比较低,同时土壤通透性不好,根系容易缺氧,失去活力,从而沤根。
那么,如何判断土壤是否需要浇水呢?可以挖取5厘米以下土壤,手握成团,自然下落,握团后没有湿润感,下落了立即散开就说明要浇水了。
3、适度控水
因为担心植株徒长而长时间控水,这个现象也是比较普遍的,可以适当浇一次小水,让蔬菜适应3-5天后,再加大水里浇一次,循序渐进,给植株一个适应的机会,补水的同时不会太干旱。久旱之后浇大水,一次性“喝饱”是不对的,这样非常容易伤根,根系弱了,根部病害就会伺机而动,同时也容易让果实开裂,影响其商品价值。
4、及时排湿
浇完水后,排湿不能忘了,当天下午,次日上午,适当加大通风。通风时注意,先提高大棚温度,然后再通风,这样能有效排出湿气。有条件的可以采取膜下滴灌,保持土壤蒸发量处于一个相对较低且合适的部位。
转发0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