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模化种植中,农作物想高产,就离不开靠谱的除草剂,选择合适的除草剂能事半功倍,产量效益翻倍增。
这里,将要介绍的是有机磷类除草剂-草甘膦,别名农达、农民乐、镇草宁,具有内吸广谱、安全高效、经济实惠的特点,深受广大消费者欢迎。
通过该文章,会明确药剂的特性,使用过程中的问题,学习更正确的使用方法,进而实现高效除根,彻底除草的管理目标。
药剂特性
除草剂的原理是阻碍杂草的各类生理功能,如干扰细胞分裂、光合作用和蛋白质合成,不同类型药剂灭除机理的路径决定了药剂特性的差别。
灭草谱广。草甘膦能被植物的茎叶吸收,并沿着木质部或者韧皮部向上向下传导,在果园和农田的除草中广泛应用,能灭除大部分的杂草,如狗尾草、马唐、马齿苋、狗牙根和蒲公英等,防除效果能达到9成。
选择性差。草甘膦是内吸传导性药剂,会影响叶绿素合成,只要能进行光合作用,就能被较好的被灭除,这就意味着该类药剂的选择性差,无法实现鱼与熊掌兼得的效果。
若喷药过程中,由于用药方法不当或者受风飘落到作物的表面,就会抑制植株器官的代谢生长和顶端优势,受害部位会发黄失绿,逐渐枯萎死亡。
易降解性。草甘膦药剂残留通过土壤和水进行自然降解。药剂落入土壤,同铁铝等金属产生反应,迅速失去活力钝化,进而不危害作物根部的成长,且降水会起到稀释药性,加速残留物降解的作用。
存在问题
草甘膦使用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喷施时间错误、错误混配药剂、改变药剂用量、喷施方法不当,都会产生药害。
喷施时间错误。恰当的喷施时间,利于杂草对药剂的吸收,相反,防除效果就会差,晨间露水没干、烈日当空、杂草没大面积露头都不宜用药,杂草发黄或者已经是枯萎状态,不宜二次用药,会造成药剂残留。
错误混配药剂。合理的混配能扩大灭草谱,但部分农户在错误认知引导下,在草甘膦中加盐、肥料或者其它除草剂等,以提高防治效果。
殊不知,这类物质不仅不能提高药效,还可能会出现盐渍、拮抗反应,影响杂草对草甘膦的吸收速度,制约药效发挥。
改变药剂用量。药剂配制用量要根据杂草种类、生长阶段、天气、使用规范综合确定,随意增大或者减小药剂用量,都是自讨苦吃。
药剂用量过大,浪费严重,容易殃及池鱼,还会使杂草产生抗药性;用量过小,就犹如螳臂当车,杂草不能死亡,起不到丝毫作用。
喷施方法不当。喷施方法规范是药剂触达杂草的保障,喷头使用错误、大风天喷施、逆风喷施、喷施不均匀都会影响除草效果。
使用方法
正因为现实中有各类使用问题,普及理论知识和使用技巧才显得重要,具体的改善措施可参照如下措施:
适当添加助剂。草甘膦添加混合药剂前,需向具备专业牌照的农资机构咨询混合事宜,胡乱添加不可取。经验表明,草甘膦可混配洗衣粉和柴油,能增加药液的渗透性和黏性。
调整药剂用量。药剂用药量的确定要遵守的底线是符合使用说明上的标准,别超过用药的阈值。按照厂家标准,再结合杂草种类、杂草生育期、作物种类和季节因素,灵活调整。
相对幼嫩的一年生杂草,药剂用量可小点,如猪殃殃、看麦娘,体型大的多年生杂草,药剂用量要大,如蛇莓、香附子,类似灌木的顽固性杂草,药剂用量要猛,频次要高。
确定喷施时间。喷施草甘膦的最佳阶段是杂草刚大量出土,根系尚浅,生长旺盛的时期。喷施过早,杂草还没出完,药剂防治的范围有限;喷施过晚,根系深扎,组织老化,药液的吸收运输效率减弱。
喷施草甘膦的最佳天气是阴天无雨和晴朗的无风天,时间段应定在上午露水已干,温度不高的9-11点,还可以定在下午热气散去的5-7点喷施。
采用正确喷法。喷雾器不能漏滴,不能选择能与草甘膦起反应的金属材料,喷头的孔径不能过大,小孔径能使雾滴更细微,便于药液附着在杂草表面。
喷药时,遇到有风天,喷药人员应顺风喷,不能逆风,要不然药液会直接沾染到作业人员身上,影响到作业人员的身体健康。
要注意的是,作物行间喷草甘膦要尤其提高警惕,最好安装上专用防护罩,也可用塑料碗或者水瓶裁剪出合适大小的保护罩,过程中要压低喷头,防止药液喷溅到作物的茎叶。
整体来看,实际使用过程中,既要看到草甘膦的优势,还要看到意识到不合理使用产生的问题,形成正确的药剂使用方法论。
基层生产者要学会正确使用,科学使用,规范使用,坚决不盲目滥用,错误使用,才能充分挖掘出药剂的潜力,避免各类药害问题。
转发0评论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