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来,祁阳县浯溪街道唐家岭村在县委、县政府、街道办的正确领导下,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为目标,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为抓手,开展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成效显著。据统计,全村自筹资金近70多万元,通过广泛宣传、群策群力,集中力量投入,全面掀起人居环境整治热潮,如今村容村貌、院容院貌、户容户貌焕然一新,受到各级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的点赞。
注重共建共享,发挥主体作用。在美丽乡村“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中,唐家岭村坚持“政府主导、群众主体、由易到难、分类实施、整体提升、共建共享”。一是政府主导、部门支持、全民参与,广泛宣传。做到家喻户晓,形成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在拆除危房空心房工作中,推行“党员村干带头拆、机关干部回乡拆、职能部门依法拆、村支两委组织拆”;县级领导和街道主要领导及时调度、一线指导,高位推动; 全村共拆除违章大棚3处9000多平方米,拆除危房、空心房28户、2100平方米,拆除旱厕41座。二是村唱主角。强化党建引领,创新工作机制,村履行工作“村为主”职责,实施“一拆二改三种四清洁”行动后,基础设施和生态环境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全村今年改厕190户,完成今年改厕任务100%,改造地面12000多平方米,房屋穿衣戴帽坡护顶改造11户,完成乡村造林,种植绿化大苗150株,新增和改良绿化面积5000平方米。三是群众做主。深入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创建活动,将公共环境卫生整治、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管护、推进移风易俗、培养良好生活习惯等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开展“美丽庭院”评选活动,让农民群众成为真正的主人翁;在拆除危房、空心房、违章大棚后的空地上,建成党建小游园、文化小游园3个,建设休闲亭3座,安装路灯152盏、健身器材22件、文化公益宣传牌60块,清运积存垃圾1800多吨,清除路障45处,昔日的柴堆、草堆、粪堆,变成今日的花园、果园、菜园,过去脏乱差的村庄,变成天蓝地净、景美路畅、宜居宜业的示范村。
突出机制创新,建设美丽乡村。一是完善投入建管机制,以先拆后建、集中改造、受托经营等方式,盘活利用空闲农房和农村宅基地,积极发展麒麟山庄、草莓生态园等乡村旅游、休闲采摘等新产业新业态。合理确定政府、村集体和农户出资责任,建立农村垃圾、污水处理统一管理体制,积极推进第三方治理。建成垃圾中转站一处,解决了近1万人的生活、生产垃圾处理难题。二是完善村庄规划管理机制。遵循“规划先行、先批后建、按图建房”的原则,按照“引导集中建房、控制分散建房、推进按图建房、禁止违规建房”的要求,引导农村建房既好住、又好看、更省钱。一个自然院落原则上只能参考一种标准图样,统一房屋外观风格;推动农民建房由分散向集中转变,节约集约利用土地,同时注重风貌协调,凸显文化特色。三是做好牲猪退养工作,唐家岭村是禁养区,全村有大小养猪户共12户,一次性存栏共6600多头,在上级各部门的带领下,于2019年6月底已经全部退养,得到了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
深化三产融合,推动乡村振兴。结合现代农业、美丽乡村、产业扶贫、休闲旅游、退耕还林还湿、河长制“六位一体”集聚发展的建设思路,成立祁阳麒麟特色种养专业合作社、亮亮草莓种植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在浯溪街道农技站指导下,推广草莓园里、油菜基地养蜜蜂,“莲+渔”“稻+鸭”等生态种养,引进“太空莲”“七彩稻”“牛奶草莓”种植,水上产莲子,水下养鱼、虾,实现了生态种养结合。每亩产值达5000元,盘活了闲置农田,合作社用工旺季可雇用20多名贫困户务工。同时依托种养基地,发展垂钓和赏荷花、采莲子为特色的休闲观光旅游。全村硬化道路5.2公里,穿行在美丽的唐家岭村,到处都是醉人的绿色,满眼都是迷人的风景,让人们看得见山,望得见水,留得住乡愁。#隆平培训# #农业政策情报站# #果蔬产业小灵通#
信息来源:祁阳县农业农村局 作者:刘名锋
转发0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