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社区
发帖
长文
登录
马上登录
注册
黄芪种植与管理
岫天种植合作社
2018-03-23 18:55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黄芪为多年生草本,株高50~80厘米。茎直立,上部多分枝。奇数羽状复叶互生,小叶片椭圆形或长卵圆形,托叶披针形或三角形。总状花序腋生,小花梗被黑色硬毛;花萼钟形,花冠蝶形,淡黄色;荚果膜质膨胀,半卵圆形,先端尖刺状,被黑色短毛,肾形,黑色。花期5—6月,果期7—8月。其是常用中药之一。
图片:黄芪图片
图片:黄芪图片
生产管理
4.1育苗(蒙古黄芪)
4.1.1选种
黄芪宜选三年生以上母株留种,黄芪为无限花序,种子的收获应分期进行。当果变黄、种子呈褐色时采摘,果荚采收后,晒干脱粒,除去杂质及病虫粒,通过风选或水洗,剔除瘪籽和虫蛀籽,选择籽粒饱满、褐色有光泽的种子。
4.1.2种子处理
4.1.2.1沸水催芽
先将种子放入沸水中快速搅拌1min,立即加冷水,调至水温40℃,浸泡2h后捞出,用湿布或麻袋等盖好,闷8h-12h,待种子膨胀或外皮破裂时播种。
4.1.2.2机械磨损
播种前用碾米机将黄芪种子外壳磨擦刻伤,用30℃温水或井水浸泡种子,每天早晚更换新水,吸水的种仁发芽膨胀,当有三分之一露出微小的白芽时,用特制的筛子将发芽的种子滤出,进行大田播种。
4.1.3播前准备
选择偏沙性壤土,深耕40cm,每667m2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kg左右,过磷酸钙50kg,可加适量的草木灰混匀撒施,整平耙细。播种前5d-7d,用48%氟乐灵乳油喷于土壤表面,每667m2为200g,喷后立即耙匀,使农药均匀分布在3cm-5cm深的表土层里。
4.1.4播种
4.1.4.1播种量
每667m2用种量6kg左右。
4.1.4.2播种期
3月下旬至4月中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时进行播种。
4.1.4.3播种方法
4.1.4.3.1条播
按行距25cm-30cm,开3cm深的播种沟,种子拌适量细砂,均匀撒入沟内,播幅15cm,覆土1cm-1.5cm,稍加镇压。
4.1.4.3.2撒播
将种子均匀撒在育苗田内,然后覆土1cm-1.5cm,播后适当镇压,用稻草或其它作物桔杆覆盖遮荫。
4.1.5育苗田管理
4.1.5.1除草
苗高4cm-5cm时及时中耕除草,以后保持土壤疏松,田间无杂草。
4.1.5.2排灌水
幼苗出土前不浇蒙头水。苗高不超过9cm时,一般不浇水,保持地面稍干。夏季浇水宜早晚进行,雨后高温骤晴要及时排水,防止烂根死苗。
4.1.5.3清理田园
秋后至开春期间将地上部分枝叶剪除,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4.1.6种苗的挖采与贮藏
于翌年4月中下旬,选晴天挖起种苗,抖去泥土,剔除有病斑、分杈和机械破损的种苗。起获的种苗,选通风阴凉干燥处,用潮湿的可沙层积贮藏。
4.1.7种苗的质量标准
根条形,无分杈,根长25cm以上,根顶端直径4.5mm以上,光滑无病斑,无锈病,无机械损伤。
4.2种植
4.2.1选地
选择地势较高、土层深厚、土质疏松、肥沃、排水良好、向阳的中性或微酸性沙质壤土。忌重茬,也不宜与豆科植物、马铃薯等连作。
4.2.2整地
整地前灌一次透水,土壤耕翻30cm左右,结合整地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kg-3000kg,饼肥50kg以上,过磷酸钙50kg,整平耙细。
4.2.3栽种
4.2.3.1时期
4月下旬至5月上旬,日平均气温在15℃以上。
4.2.3.2方法
用小犁开沟,沟与沟相距约30cm,沟深10cm-15cm,将黄芪苗朝同一方向平栽于沟内,株距10cm-12cm。然后覆土,镇压,作畦。
4.2.4膜荚黄芪
4.2.4.1播前准备
参见4.1.3(播前准备)
4.2.4.2播种
3月下旬至4月中旬,在整好的地上按行距20cm-30cm,开3cm深的播种沟,种子拌适量细沙,均匀撒入沟内,覆土1cm-1.5cm,稍加镇压。每667m2用种1.5kg左右。
4.2.4.3间苗、定苗
苗高4cm-5cm留强去弱间苗,苗高10cm-12cm时,按株距7cm-9cm定苗。
4.2.4.4其它管理
参见4.1.5(育苗田管理)
4.2.5田间管理
4.2.5.1中耕除草
幼苗出土后及时除草,第一次中耕要深,以后几次要浅中耕。5月中下旬植株封行后,不再中耕,株间杂草用手拔。大雨过后,及时排水锄松表土。
4.2.5.2追肥
在6月中下旬,植株生长旺期,每667m2追施尿素10kg-15kg、过磷酸钙50kg、饼肥50kg,混合拌匀后于行间开沟施入,肥后浇水。
4.2.5.3排灌水
黄芪忌积水,雨后要疏通排水沟,降低田间湿度。8月初至9月中旬正值根膨大期,若遇干旱,要及时浇水。
4.2.5.4摘蕾
5月中下旬,留种田除外,应分期分批摘蕾,现蕾后及时摘蕾。摘下的花蕾带出田外集中处理,减少病虫害发生。
5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
黄芪的主要病虫害种类及发生条件见附录A
6病虫害防治
化学防治遵守农药安全使用间隔期,没有标明的农药品种,收获前30天停止使用。
6.1病害
6.1.1立枯病、根腐病
6.1.1.1农业防治
与禾本科作物轮作;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提高抗病能力,发现根腐病病株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苗期加强中耕锄划,增强土壤的通透性,雨后及时排水。
6.1.1.2生物防治
播种和移栽前,每1m2用木霉制剂10g-15g处理土壤。
6.1.1.3化学防治
a) 播种或栽植时沟施药剂:每667m2用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和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各2kg,用细沙土10kg混匀制成药土,连同3%辛硫磷颗粒剂3kg-4kg,在播种或栽植时顺栽植沟撒施,然后下种或栽植。防治立枯病、根腐病,并防治多种地下害虫和线虫病。
b) 生长期防治:田间刚发现病株时,用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用65%代森锌可湿性粉剂800倍液喷雾防治。
6.1.2白粉病
6.1.2.1农业防治
6.1.2.1.1加强田间管理
合理密植,注意株间通风透光,可减少发病。
6.1.2.1.2施肥
施肥以有机肥为主,注意N、P、K肥比例配合适当,不要偏施N肥,以免植株徒长,导致抗病性降低。
6.1.2.1.3实行轮作
宜与禾本科作物轮作。注意不要与豆科植物和易感染此病的作物连作。
6.1.2.1.4清理田园
黄芪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集中烧毁深埋。
6.1.2.2化学防治
在发病初期,即1%的叶片上出现白色霉斑时用20%的三唑酮乳油1500-2000倍液,或30%氟菌唑可湿性粉剂2000-30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喷雾一次,视病情隔7d再防治一次,再交替用药。
6.1.3枯黄萎病
6.1.3.1农业防治
6.1.3.1.1加强田间管理
发现病株应及时剔除,并携出田外处理;增施有机肥料,提高植株抗病能力;注意防治地下害虫,中耕时避免伤根。
6.1.3.1.2轮作
与禾本科作物实行3-5年轮作。
6.1.3.2化学防治
发病初期用50%琥胶肥酸铜(DT杀菌剂)可湿性粉剂350倍液灌根,每株0.3kg-0.5kg,连灌3次,或用12.5%敌蒌灵800倍液喷灌,每7d一次,连喷灌3次以上。
6.2虫害防治
6.2.1豆荚螟
6.2.1.1农业防治
深翻土地,实行轮作;合理安排药材种植,避免与大豆、紫云项等豆科作物连作或套种;调整播期,使开花、幼荚期避开成虫盛发期;幼虫入土化蛹期结合灌溉,可杀死初化蛹。
6.2.1.2生物防治
2龄幼虫盛发期用1.8%阿维菌素乳油3000倍液,或Bt生物制剂300-500倍液,或0.3%苦参碱乳剂1000倍液,或5%天然除虫菊2000倍液喷雾防治。或相互间半量混配喷施。
6.2.1.3化学防治
2龄幼虫盛发期,用Bt乳剂加2.5%溴氰菊酯乳油,各按常规推荐用量的1/2量混合对水800-1000倍液喷雾,同时兼治其它鳞翅目害虫。
6.2.2棉小灰象鼻虫(棉尖蟓)
6.2.2.1农业防治
加强栽培管理,秋后进行深翻改土,消灭土中越冬幼虫。清除田间杂草,减少象鼻虫虫源。
6.2.2.2人工捕杀
利用假死性人工捕捉。在其出土期间,清晨振动植株,垄下用布单或塑料薄膜接虫,捕杀植株上的成虫,特别在下雨之后,成虫大量出土,捕杀效果最好。
6.2.2.3毒饵诱杀
每667m2用菜叶25kg、麦麸2.5kg加40%辛硫磷乳油200g,加适量水制成毒饵,在傍晚撒于垄间诱杀。
6.2.3蚜虫
6.2.3.1物理防治
黄板诱蚜:选用市场销售的商品黄板,按产品说明悬挂;或用100cm×20cm长方形纸板涂上黄色油漆,同时涂上一层机油,挂在植株顶部均匀分布于行间,每667m2挂30-40块,每隔10d涂一次机油,当沾满蚜虫时及时涂抹。
6.2.3.2生物防治
用0.3%的苦参碱植物杀虫剂500-1000倍液喷雾。
6.2.3.3化学防治
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或2.5%联苯菊酯乳油3000部液喷雾防治。
6.2.4黄芪种子小蜂
在盛花期及种子乳熟期各喷1次40%辛硫磷乳油1000倍液杀成虫,在结荚期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啶虫脒乳油1500倍液喷雾防治。
7采收
7.1时间
蒙古黄芪于移栽后1年采收;直播的膜荚黄芪1-2年采收。在10月中下旬选晴天采挖。
7.2方法
收刨时先将地上部戈割掉,然后在畦的一边开沟,顺沟挖采,不可挖断或伤根皮,力求收刨干净。去掉泥土,忌用水洗,除去残茎须根,晾干后分级包装。采收的药材产品应符合2005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和国家外经贸部《药用植物及其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2001)的质量要求。
$其他$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
评论0
1
0
转发
发布
提示框内容
确定
对话框内容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