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华种业何少海

2021-08-12 10:20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秋雨连连,注意防治稻曲病

入秋以来,湖南多地接连下雨,气温逐步下降。据中央气象台预计,今起三天,长江中下游地区仍将是我国降雨的核心区域,江淮、江南北部地区雨势较大。雨带将稳定在长江中下游一带,江淮、江南北部地区累积降水量将达到40至80毫米,部分地区将达到100至200毫米,局地还会超过300毫米。受连日降雨的影响,长江中下游一带,最高气温将不足30℃,但在江南中南部至华南一带,雨势较弱,局地有高温“出没”。目前正值一季晚稻孕穗期,系稻曲病的最佳侵染时期,因此,特别提醒农民朋友注意防治稻曲病。
什么是稻曲病?稻曲病又称为黑穗病、绿黑穗病,青粉病,俗称“丰产果”,是由稻绿核菌引起的、发生在水稻上的一种病害。该病仅在穗部发生,为害稻穗上的部分谷粒。其先在颖壳的合缝处露出淡黄绿色的小菌块,逐渐膨大,最后包裹全颖壳,为墨绿色或橄榄色,最后开裂,布满墨绿色粉末,仔细观察还会发现有淡黄色鹅块状东西,类似孢子,经过一段时间后这些孢子会裂开,变成墨绿色的粉末,会借风雨传播,危害水稻。近年来,随着水稻品种更替,以及氮肥用量增加、偏施氮肥等,稻曲病的发生范围不断扩大且为害日趋加重,使水稻瘪谷率上升,千粒重和结实率降低,一般发病率为3-5%,严重的达30%以上,造成减产可达20-30%,极大的影响了产量、品质以及食品安全。
稻曲病的发病条件:影响水稻稻曲病发生与流行的条件很多,不同水稻品种对稻曲病的敏感性差异很大,氮肥过多,或施用过迟,水稻生长后期过于嫩绿繁茂,幼穗分化6期至抽穗扬花期遇降雨和适温(日平均温度26-28℃)高湿(相对湿度80%以上),有利于病菌的发育,容易引起稻曲病的发生于流行。
稻曲病的防治方法:
1.农业防治。首先,不同的品种对水稻稻曲病抗性反应程度不一,密穗型品种发病重,选择一次支粳枝梗数多和一次枝梗粒数多的稀穗型品种,少选择秆矮、叶片较宽而角度小、二次枝梗数和二次枝梗粒数多的密穗型品种。其次,加强栽培管理,对发病稻田水稻收割后要深翻、晒田;梨田时打捞菌核,减少田间病原物。第三,做好种子消毒;第四,合理施肥,施足底肥,巧施穗肥,施适量的硅肥,严格控制中后期偏施氮肥;第五,合理密植,适时移栽,勤灌浅灌,苗够及时晒田,对于泥脚深、长势繁茂田块需要多漏田,降低田间湿度。
化学防治。水稻稻曲病施药防治的最佳时期是选择破口前5~8天,第一次施药在“叶枕平”时期,对于长势旺盛或已发病的品种的田块可在破口期再补打一次。使用18.7%丙环•嘧菌酯悬浮液、32.5%苯甲•嘧菌酯悬浮剂、75%肟菌酯戊唑醇对水稻稻曲病防治效果比较理想。注意事项:因稻曲病发病在水稻穗部,防治时重点喷施水稻中上部,另可在农药中复配有机硅等助剂增加药液在稻穗上的附着力。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4

农友0718

2024-05-29 12:27

感谢老师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069

2022-04-30 08:13

好好学习啊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云南景谷

2021-12-11 01:01

加强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676

2021-10-27 17:12

了解学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