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元素营养功能:
铁能积极参与叶绿素的合成、细胞的呼吸作用,由于铁在植物体内特容易固定,难于移动,老叶中的铁不可能向新生组织中转移。因此柑橘缺铁时,下部老叶还能保持绿色,而嫩叶上会率先出现失绿症。
铁虽不是叶绿素的直接成分,却是柑橘细胞内很多重要酶的辅基成分,对维持叶绿体的功能是必需的。没有任何元素可以替代铁元素的功能。缺铁的情况下,叶绿体合成色素的功能受影响,呈现出白色叶片。
铁营养不足会削弱植物的同化作用。在柑橘的花芽分化期,春梢萌发期,花期,幼果期,着色期、秋梢萌发老熟等时期都会产生作用。
柑橘缺铁,新叶褪绿,叶肉部分发黄,叶脉保持绿色。
柑橘缺铁特征
由于铁元素在植物体中难移动,老叶中的铁不能向新叶转移,因此缺铁时,往往下部老叶能保持绿色,而嫩叶呈现失绿症。
柑橘秋梢比春梢更容易发病,树冠外部比内部黄化更严重。秋梢不老熟,全部变白,甚至顶部的叶片全部变白,这是极度缺铁的表现。
①主要发生在柑橘嫩梢;
②柑橘缺铁时,嫩梢叶片黄化,但叶脉仍绿色且脉纹清晰可见,呈网纹状。
③缺铁加重时,叶片除保持主脉绿色外,其余黄白化,甚至完全白化,叶缘枯焦,提前脱落。
④秋梢发病比春梢重,树冠外部黄化比内部重。
柑橘缺铁症状加重,叶片变薄变白,出现褐色斑点和坏死组织
为什么碱性土壤,柑橘更容易缺铁!
铁虽然在土壤中的丰度很高,但有效性上存在明显不足,二价亚铁含量极低,一般以三价铁广泛存在于大自然,特别在广东广西柑橘产区是以石灰岩地带为母质的偏碱性土壤上,柑橘缺铁会表现得更加严重。
橘缺铁在土壤pH值较高的地区普遍发生,因土壤呈碱性反应,其有效铁含量偏低,常使柑橘植株不同程度出现缺铁失绿症状。
植物在吸收铁元素时,只能以亚铁离子的形式吸收。通常情况下,亚铁离子(+2价)及亚铁的化合物在空气中都不稳定,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氧化为+3价铁离子或铁的化合物。尤其是在碱性条件下,氧化反应十分迅速。在过渡到碱性条件的时候,三价铁离子还会变成氢氧化铁沉淀!
缺铁会导致秋梢不老熟,严重时顶部叶片全部变白。如果pH在7以上,叶片会开始黄化,如果pH达到8以上,新梢就会发白。
柑橘属于对铁敏感的作物,许多果园的缺铁性黄化现象十分普遍和突出,严重影响其正常生长和产量品质。所以,栽培中减少及改善柑橘缺铁症是十分关键的。
柑橘缺铁失绿严重,除主脉呈绿色外,叶肉部分全部发黄发白
柑橘缺铁的原因总结如下:
①土壤因素:土壤pH值过高,亚铁离子少,基本上被氧化成三价铁,溶解度及利用率大大降低,易引发缺铁;土壤温度过低时,会影响铁的吸收和运输,加重缺铁的发生;土壤中重金属如镍、铬、镉等含量过高,会引起缺铁。
②施肥因素:过量的磷、钙、锰、铜、锌对铁的吸收存在拮抗作用,磷、钙、锰、铜、锌等施用过多时,会阻碍柑橘根系对铁的吸收,引起缺铁。
③排水因素:排水不良,果园大量积水时,由于根系及土壤微生物呼吸作用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无法排出,而造成碳酸氢根离子的大量累积,而使铁的有效性大大降低。此外,若是本身为石灰性土壤,在土壤积水后游离的碳酸钙溶解同样会产生大量的碳酸氢根,缺铁会更加严重。
④砧木因素:用枳和枳的杂种做砧木的柑橘在碱性、石灰性土壤中易出现缺铁症;用红橘、资阳香橙、柚做砧木的柑橘不易发生缺铁症状。这点也很重要,请广大橘农朋友多多理解记住!
柑橘缺铁严重,叶片基本白化了!
柑橘缺铁补救措施:
①合理增施有机肥,配合使用海精灵生物刺激剂根施型等,控制磷肥、锌肥、铜肥、锰肥及石灰性肥料的用量,以均衡营养,减少元素间拮抗的发生,提高铁素的有效性。
②偏碱性土壤,特别是石灰岩地带碱性土壤,可增施一些酸性肥料,如硫酸铵等加硫磺粉和有机肥,既可改良土壤,又可提高土壤铁的有效性。
③新梢生长期(一般在春梢、秋梢时),喷施EDDHA螯合铁如铁源库1000倍液,并结合根际淋施。幼年树2~5g左右;成年挂果树每次施15~20g。
秋梢不补铁,更待何时!如果柑橘缺铁,秋梢比春梢发生更为严重,一旦秋梢缺铁,将大大影响秋梢老熟,大大降低叶片光合作用,同时良好的结果母枝也难以形成。
④注意防止果园积水;在易发生缺铁产区建议选用铁素吸收率高的砧木,或进行靠接。
⑤用硫酸亚铁去淋根,它可以起到一定的缓解作用,但是也容易倍氧化成三价铁,补铁效率不是太高,但如果是用硫酸铁,那就更加没有作用了。
⑥如果是pH在7左右,可以淋施腐植酸+海藻提取物+EDDHA 铁源库,就可以纠正。如果pH达到7.5以上,每一棵树撒一点硫磺粉让土壤酸化,尽快把pH值降低,再淋腐植酸,配合EDDHA铁源库可以根治缺铁性的黄化。温馨提示:石灰岩碱性土壤地带,这样的农事操作要长期做,才能合理有效避免柑橘树缺铁。
特约作者:肥料湘军,农业助手平台专家
转发0评论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