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我每个月卖鸡蛋至少能挣600元;年底还有牛场的分红拿,算上在里面打零工的收入,真正是吃穿不愁了。”寒冬时节,当笔者来到陕西省米脂县沙家店镇李站村时,贫困户冯有利一边往牛场里卸草料,一边和一同干活的驻村第一书记闫斌交谈着。
因为右手属于三级残疾,家庭经济收入主要来自在邻近村镇打零工,冯有利和两个孩子的生活一度过得比较“恓惶”。2014年,他家被确定为建档立卡贫困户。“类似老冯这样的‘老弱病残’贫困户,占李站村全部贫困人口的九成。如何帮助他们摆脱贫困,成为我们考虑最多的地方。”国家电网榆林供电公司驻村工作队干部张雷威说。
为了稳定脱贫,在驻村工作队的帮助下,李站村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很快成立,村里全部42户贫困户、25户非贫困户和村集体成了这个合作社的成员。“根据村里的人口和年龄,我们决定开展‘适度养殖、长短结合’的精准扶贫:年龄在50岁至60岁之间,身体健康,从事过传统种植、养殖业的,我们帮他们建立起肉牛饲养产业;60岁至70岁,有一定劳动能力的,村民自购一头母牛,运用扶贫资金购买再送一户一头母牛;因病残导致劳动能力不足的,则在合作社的带动下,集体饲养。”张雷威说。
为了帮助大家早日脱贫,在驻村干部的联系下,来自西安、榆林的畜牧专家成了李站村的常客。母牛接生、小牛生病、公牛配种……凡是肉牛饲养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都有了权威专家的帮助。“党的政策和帮扶干部的辛勤付出,让我们必须要在肉牛饲养上干出点名堂!”冯有利说。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如今,合作社的存栏肉牛已经达到120头,产崽30多头。
冯有利说,2019年,他家的家庭收入达到27823元,顺利脱贫。按照目前的发展势头,从今年年底起,他家每年可以从牛场多分3000多元,算上种植的2亩玉米、饲养的100只鸡全部清栏以及在牛场里的打工收入,今年他家的收入只会多不会少,稳定脱贫在他家成为现实。
闫斌说,“牛经济”的建立,盘活了全村贫困人口的“增收路”。合作社的效益不只是卖肉牛那么简单:光是每年牛场需要的150吨饲料,就能全部消耗本村生产的玉米,同时还能将秸秆有效利用;牛场产生的牛粪,经过科学液化发酵,处理加工后是上好的农家肥,减少了村民每年购买化肥的支出。“未来,我们将以和富顺养殖专业合作社为依托,发展富硒牛肉,不断提高畜牧产品附加值,打造富硒功能农业特色村,不断促进农民增收、稳定脱贫和乡村振兴。”
刘彤
转发0评论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