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片布满“小黄点”
“我种植的大棚黄瓜刚缓苗,叶片就上了‘小黄点’,苗期又不敢频繁喷药,导致小黄点‘反复发作’,很难防治”。山东省寿光市洛城街道刘师傅无奈地说。“小黄点”是黄瓜靶斑病的俗称,菜农对其发病症状都很熟悉。但是当前天气多变,阴雨天气多,温暖潮湿的棚室环境非常利于靶斑病的发生。那么,对于苗期的靶斑病,为何难防治呢?
环境调控不到位
靶斑病喜欢温暖潮湿的环境,管理中提前调控好棚内温湿度,可大大降低靶斑病发病几率。春季昼夜温差大,冷空气及阴雨天气较多,棚室放风时间短,很容易导致棚内湿度大。刘师傅介绍,他的棚室是种植多年的老棚,相对来说保温性不是很好,因此,放风时间短,保温被
覆盖时间长,这样棚内湿度很难降下来,每天早上拉开保温被后,叶片结露多,湿度大,成为靶斑病频频发生的诱因。
建议刘师傅管理中加强温湿度调控,根据天气变化勤放风,并在操作行铺设稻壳或秸秆等有机物进行吸湿,尽可能降低棚内湿度,创造不利于发病的棚室环境。
发病后用药不及时
“最初仅个别苗子的叶片上发现有零星的‘小黄点’,我当时没放心上,想着过几天苗子大些再用药,可‘小黄点’发病很快,短短几天就大面积发生”。刘师傅介绍说。
研究表明,在高湿条件下,黄瓜靶斑病病原菌会产生大量分生孢子,然后随气流传播扩散到健康叶片上进行再侵染,使得病
害扩展迅速。当靶斑病发生后,刘师傅没有及时用药,加之近期阴雨天气多,棚室放风时间短,湿度大,两个有利因素的双重作用成为病害流行的“加速器”。
对此,建议刘师傅平时注意提前用药,发病前可喷洒杀菌剂进行预防,如选择甲基托布津、多菌灵、百菌清等药剂,提前预防靶斑病发生。
用药单一防效差
“对于病害防治,大家都知道要提前用药,但是黄瓜苗期植株幼嫩,耐药性差,频繁喷药很容易产生药害”。刘师傅说,看着“小黄点”发病呈上升趋势后,他一直喷洒嘧菌酯,最初病害还能控制,但是用了几次后,防效越来越差,“小黄点”总是反复发生。
已有大量研究表明,靶斑病病原菌很容易产生抗药性,一般同一种药剂连续使用3次就会导致病原菌抗药性的增加,所以发病后要尽可能轮换使用不同类型
的药剂和使用复配药剂。
因黄瓜植株正处苗期,用药应适当延长间隔期,同时不要复配太多药剂。建议选择腈菌唑、啶酰菌胺、氟菌·肟菌酯、氟菌·戊唑醇等药剂,喷药时要喷洒均匀,利于叶片吸收,防治效果好。需要注意的是,不管选用哪种药剂,一定不要觉得这个药剂使用效果好,就一直使用,否则抗药性会很快产生,从而降低用药效果。
来源:北方蔬菜报
转发0评论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