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季鲫鱼养殖技术】鲫鱼是我国四大家鱼之一,是以植物为主的杂食性鱼类。鲫鱼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含有大量的钙、磷、铁等矿物质,具有和中补虚、温胃进食、补中生气之功效。春季是鲫鱼养殖的关键时期,对一年的养殖效益至关重要。
鲫鱼有喜集群、潜入淤泥和逆水跳跃逃逸的习性,主养鲫鱼的池塘面积不宜过大,一般以5~10亩为宜,水深1.5~2.5米,水质良好,水源充沛,进排水方便,无污染;池塘底质平坦、较硬,以淤泥厚度不超过20厘米为宜,池埂坚实不漏水。进出水口要安装牢固可靠的拦鱼栅,拦鱼栅应高于池塘最高水位50厘米。
每亩用60~75公斤生石灰,池中保留8~10厘米积水,并将池底淤泥和石灰浆调匀;或每亩水深50厘米左右,用生石灰100~125公斤,将石灰浆全塘均匀泼洒,消毒后一般7~10天可放鱼种。5~6天后向池塘中注水,水深1.5~2米。同时施入腐热的鸡、鸭等动物粪便混合肥100~150公斤,培水至嫩绿色或茶褐色,透明度在35厘米左右。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鲫鱼品种较多,难免出现良莠不齐。异育银鲫和高背体形异育银鲫(简称高背鲫)适合主养,生长速度比普通鲫鱼分别快2~3倍。放养品种搭配为鲫鱼80%,花白鲢等其他鱼种20%。苗种放养前必须“试水”24小时左右,如无异常情况,在平均水温达到6℃~8℃时,即可正式投放鱼苗。鱼种下塘前用每公斤10毫克高锰酸钾溶液洗浴3~5分钟;或3%~5%盐水洗浴5~10分钟。
从养殖经济效益看,每亩放养数量超过2000尾,虽然能获得较高产量,但养成商品鱼个体小,销售价格低,销售效益不理想;每亩放养量少于1000尾,尽管商品鱼个体较大,但总产量不高,销售收入少。每亩放养体重30克鱼种1400尾或50克鱼种1200尾,搭配适量的鲢、鳙和夏花草鱼,搭配鱼总数不超过600尾,可净产鲫鱼500公斤以上,其他鱼200公斤左右比较适宜。
参照常规池塘养鱼饲养管理方法,最好投喂鱼用颗粒饲料,每天投喂要准时、固定,选择饵料粒度大小适宜、水稳定性好、饵料系数低,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则,当水温20℃以下时,每天投喂1~2次,水温20℃以上时,每天投喂3~4次,投喂时间均安排在8:00~18:00时。根据季节、天气、水色及吃食情况,以鱼80%吃完游走为度,此时减少投喂或停止投喂。
鲫鱼体内的钙、磷含量为其他鱼类的2倍多,因而要求水中有丰富的钙、磷以满足鲫鱼生理需要。要求20天左右施1次生石灰溶液,每亩每次用量为60公斤;每15天施1次过磷酸钙,每亩每次用量15~20公斤。施生石灰3~5天后方可施过磷酸钙,防止水体碱性过大降低磷肥效果。在整个周期内,池塘应保持适当水量,视情况每10天左右换水一次,每次换水15~20厘米深,并配合使用增氧机,使池塘保持良好的水质条件,高温季节应及时开机增氧。
应坚持专人值班,经常巡塘,观察池塘中鱼群动态,每天早、中、晚巡塘,黎明前观察鱼类有无浮头现象,浮头程度如何;日间可结合投饵和测水温等工作,检查鱼活动和吃食情况;在高温季节,天气突变时,还应在半夜前后巡塘,防止泛池。
转发0评论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