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鳖,是我国土生土长的甲鱼品种,本身属于中华鳖的一个地方品种,因为生长在黄河周边而得名。目前,鳖类养殖已经俨然成为水产行业中比较热门的项目。在山东、山西、河北、河南等地,众多养殖户总结出了一套温室大棚加野外池塘放养的养殖模式,在这种养殖模式下,黄河鳖一般2年的时间就能上市销售了,提高了黄河鳖的经济能力,很受市场欢迎。
人工养殖黄河鳖,在黄河鳖还是稚鳖的阶段就要开始在温室大棚里养殖,利用温室大棚进行养鳖,就可以打破鳖冬眠的习性,人为创造一个稚鳖的快速生长状态,进而实现缩短养殖周期的目的。
养殖黄河鳖的大棚里,并排有很多水泥池子,每个养殖池大概有80到120平米,水泥池深度1.5米左右,水深在1米左右。在稚鳖进入大棚饲养前7天左右,全池要泼洒生石灰,保持水质的稳定。而进入这撒过生石灰的养殖池前,稚鳖也需要用3%的盐水进行一次水温30度左右,为时5分钟左右的盐浴,也才能进入池中。这么做的目的是为了提高成活率,给稚鳖消毒。
投放稚鳖的密度大概在每平方米50只到80只。生长过程中,因为身体性能差异,稚鳖会长得有快有慢,这时候就需要对饲养的黄河鳖及时分池。在水泥池一侧的上方,安装有一个放置鳖饲料的饵料台。在投放后大概3天时间,卵黄囊吸收完后,稚鳖就开始了摄食。给稚鳖准备的饲料,要保证新鲜、无腐烂和霉变,饲料要搅拌加工均匀,并加工成长条形状后投放到饲料台上。
每个池子要多设置几个投食点,投食量控制在池内黄河鳖体重的10%到20%之间,根据黄河鳖每天的食量情况,及时进行调整。但要注意每天要定时、定点、定量。一般有经验的养殖户,会在每天早上8点和下午的5点各投喂一次。稚鳖在棚内成长过程中,最怕水温的高低起伏,如果水温突然升高或者降低幅度达5度,就会导致池内的稚鳖生长发育迟滞,自身免疫力和抗病能力下降。一般,稚鳖养殖的温室水体温度都会保持在30度左右。
因为黄河鳖处于温室大棚内养殖,养殖环境相对封闭,所以不同于自然环境,水质的调控要更加重视。水中的溶氧量不能低于3毫克每升,氨氮含量不高于0.3毫克每升。如果溶氧量过低或者氨氮含量过多,就说明需要换水了。每次换水不能全池都换,要留三分之二,换掉三分之一,并且新换的水温要和养殖池内水温一致。
在养殖过程中,饲养农户要每天进行巡池,检查主要集中在水质情况的监管,观察稚鳖的生长情况,有没有发病或者死亡情况。巡池的时间要相对固定,避开稚鳖吃食的时间,以免造成惊吓。还要定期泼洒聚维酮碘等消毒药剂,为养殖池内消毒。
一般经过2个多月,黄河鳖稚鳖就能长到50克以上了,进入到了幼鳖阶段。幼鳖阶段的黄河鳖,就会时不时出现相互打斗的情况,为了避免幼鳖的死伤,这时候养殖黄河鳖就要控制养殖密度了,保持在每平方米25只左右。
幼鳖期的饲料也要进行相应的改良,每天的投喂饲料量,大概占到了养殖池内幼鳖体重的5%到10%。黄河鳖越长大,越是胆小,也说明它们的警惕性也越高。例如周边的环境变化,突如其来的噪音声响,不熟悉的人进入大棚等,它们都会停止摄食,并且迅速潜入水中,一般1小时到2小时以上,最长的3到4小时都不会再露头出来。所以在这个阶段,尤其是饲喂的过程中,不要去打扰它们。
幼鳖阶段的黄河鳖,要利用温室大棚,将池内水温保持在20到30摄氏度,养殖经过10个月的时候,幼鳖就能长到200克以上,这时候,幼鳖就可以到野外池塘中放养了。野外池塘的进水和排水设施是一定不可忽略的地方,另外,在池塘的周边,最好设计一个缓坡,让黄河鳖能够在阳光充足的时候爬上去晒背。水深最好控制在1.5米左右,这样既能对黄河鳖生长有利,也方便后期的捕捞。
进入到野外养殖阶段,最好的时间是每年的5月到7月,这段时间水温升高到了25度左右,要加强巡塘次数,另外还要在池塘周边安装围网,防止黄河鳖越网逃走,对养殖带来损失。在一定程度上,也能避免像黄河鳖的天敌水蛇、老鼠等进入水塘中。每平方米的黄河鳖养殖密度在2只到3只,这样能保障它们有足够的活动空间,有效避免相互打斗。
进入野外养殖,投放饲料的数量控制在池内黄河鳖体重的5%到10%之间,每天早上和下午各投喂一次,此外,还需要配合一些新鲜的野杂鱼,这样能更好的让黄河鳖的肉质得以提升。另外,在养殖过程中,最好经常喷洒一些微生态制剂,用来调节水质,比如硝化细菌、光合细菌等,减轻水体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的含量,这样就不用大量换水,只需要根据水质加注新水就可以了。
在每年的10月中旬到11月初,水温降到10度以下时,黄河鳖就渐渐停止了摄食,开始进入冬眠阶段。直到第二年的3月底到4月初,水温上升到15度以上时,才会再次醒来摄食。
前期温室让黄河鳖提高生长速度,省去了冬眠时间,而后期野外养殖,有了更宽敞的水面和环境适应程度,这样养大的黄河鳖不但肉质得以提升,营养价值也有了改变,更容易得到市场的欢迎。#三农# #智慧农民#
转发0评论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