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6日,初春时节,久雨初晴,和暖怡人。穿过安徽省太湖县江塘乡白云村林密丛生的山村公路,来到了千亩沙湖滩上的沙湖羊场。只见存料房内,工人们正在有序地忙碌:有人在翻挑豆渣掺入粉碎好的秸秆里,有人将配好的食料分发到各个羊舍,还有人将从羊舍里清理出的粪便倒入化粪池里……
“场里年出栏量达到4000多头,年毛利400万元,纯利有200多万元。”沙湖农业发展公司总经理汪文彬说。
现年35岁的汪文彬大学里学的是电子专业,2013年回乡创业,创办了沙湖羊场,2016年参加县里举办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牛羊班专业学习。为了应对市场风险,他又打造一个属于自己的羊肉销售平台,收入逐年翻番。他不仅自己创新创业,还辐射带动了20多个农户发展养羊。
“汪总读书多,懂电商。我们以前只晓得种田,赚不了几个钱。是汪总带着我们走上养羊这条路,我们夫妻两个养了150多只羊,一年收入有15万多。”江塘村农民甘胜东激动地说。
下午,一行人驱车来到了小池镇小池村蓝莓种植基地。只见一个工人正在安装铁丝拦网,6个男女工人正在往田间挑送基肥。
“这一块地面积有170多亩,是去冬今春流转来的,今天施基肥,明天开始栽苗。连同前两年在天龙村发展的,公司共有蓝莓基地1100多亩。”怡兰蓝莓科技公司老总黄姗告诉我们。“公司年产蓝莓近20万斤,实现纯利160多万元。注册了‘滴水蓝’‘池天蓝’两个商标,产品获得了绿色食品认证。”
现年30岁的黄珊2016年参加了县农广校新型职业农民培训果树专业班学习。“培训班不但学习果树栽培管理的专业技术,还学了电子商务、经营管理、农业法律法规、农产品质量安全等综合知识,确实提高了我的综合素养。”
“我县培育的新型职业农民具有这几个特点,一是年轻化,年龄在50岁以下的占85%;二是学历高,大专学历以上的占10%;三是收入高,他们的产业规模大,家庭人均收入高入全县农民人均收入2倍以上。他们爱农业、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是乡村振兴中发展现代农业的中坚力量。”县农委副主任石模说。
据了解,太湖县自2014年以来,利用民生工程培训生产经营型职业农民1960人,其中水稻专业800人,养鸡300人,茶叶200人,渔业60人,水果50人,蔬菜100人,养猪200人,牛羊养殖100人,稻+蔺草50人,稻田养龙虾50人,休闲农业管理人员50人。被认定为新型职业农民的有1839人。2016年由县政府办出台了《太湖县新型职业农民政策扶持办法》,对持证新型职业农民,优先安排实施各类农业项目,优先享受国家各类支农补贴和奖励,优先获得各类流转生产用地,优先获得农技人员“一对一”结对帮扶、跟踪服务,优先享受贷款和保险支持。两年来该县奖励新型职业农民381万元,为803户新型职业农民拨付保费补贴805.6万元, “劝耕贷”累计支持新型职业农民239户,发放贷款6937万元,“政银担”为1247户新型职业农民贷款343256.6万元。
来源:安徽省太湖县农业委员会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