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猪腹泻的原因有很多种:
细菌性病原感染:大肠杆菌、沙门细菌、梭菌等。
病毒性病原感染:传染性胃肠炎,流行性腹泻,轮状病毒等。
球虫性感染:球虫性腹泻。
其他因素:奶源性腹泻,料理性腹泻,舍内温度、湿度、通风,卫生等;
1、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黄痢
仔猪黄痢,又称早发性大肠杆菌病
病原:
致病性大肠杆菌
发病日龄:
任何年龄段都可发生,常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4日龄及断奶3周龄时。
流行特点:
发病率依菌株不同而不同,初产窝仔、缺乳或无乳母猪的窝仔更易发。
临床表现:
取决于菌株的致病性强弱;通常表现为糊状或液体状腹泻,肛门处沾满污物并伴有脱水症状。
病理剖检变化:
主要:胃肠卡他性肠炎,肠壁变薄,松弛、充气,尤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发生充血、出血和急性卡他性炎症。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肾等器官发生严重退行性病变。
诊断:
根据流行病学调查及临床病理变化可作初步诊断;确诊需进行实验室诊断。
预防及治疗:
①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产房和母猪的卫生;
②给产前母猪注射疫苗有较好的预防效果;
③后备母猪进入种猪群前应做好混养及返饲工作;
④对发病仔猪进行隔离并使用敏感药物进行治疗,对同窝中未发病仔猪进行药物预防。
2、大肠杆菌引起的仔猪白痢
仔猪白痢,又称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病原:
致病性大肠杆菌
发病日龄:
10-30日龄仔猪多发
流行特点:
1月龄以上仔猪很少发生,一窝仔猪中发病常有先后,此愈彼发,持续10余天才停止。不同窝的仔猪发病率及症状轻重程度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
病猪突然发生腹泻,排出浆状、糊状的粪便,灰白或黄白色,具有腥臭味,后逐渐消瘦,发育迟缓,拱背,行动迟缓,皮毛粗糙无光、不洁
病理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位于胃与小肠前部,胃内有少量凝乳块。胃粘膜水肿,充血。肠壁菲薄,灰白半透明,有时可见出血及充血变化,肠内容物空虚,含有大量气体及少量稀薄带酸臭味的粪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水肿。
诊断、预防及治疗: 参照仔猪黄痢
3、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新生仔猪坏死性肠炎
病原 :
产气荚膜梭菌A型引起
发病日龄:
常发生于仔猪出生后1-7日龄。
流行特点:
发病时每窝都有仔猪受感染,有时表现为窝中较大仔猪易感;传染性较慢。
临床表现:
淡黄色或淡灰色糊状粪便,会阴部常粘有粪便;发病后仔猪常表现为严重脱水和生长萎缩。
病理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为小肠内充满糊状充盈物。
预防及治疗 :
一般预防为主。可进行药敏试验,选择敏感药物对分娩前母猪进行预防。平时应注意做好产房的环境控制和卫生清扫工作。
4、产气荚膜梭菌引起的仔猪红痢
病原:
由产气荚膜梭菌C型引起
流行病学:
仔猪出生后12-24h;无明显季节性。各窝仔猪的发病率往往相差很大,病死率一般为20%-70%
临床表现:
血痢;急性--常死于3日龄,红褐色水样便;亚急性--常死于5-7日龄,持续性非出血性下痢,形成带有坏死残留
病理剖检变化:
主要病变为血性腹水,小肠后段弥漫性出血和坏死性变化。
预防及治疗:
一般来不及治疗。应加强日常预防工作,首先加强对猪舍、场地和环境的清洁及消毒工作。有条件可选择疫苗接种。
转发0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