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杨娟
“看,这片4亩茶园,就是扶贫小额信贷‘贷’来的。”近日,在湖南省宜章县莽山瑶族自治乡永安村,茶园主人陈仁红满脸自豪地说。
2015年前的陈仁红,可不像现在这样神色飞扬,而是常常为了一块钱憋出一身汗。家中尚有80多岁的母亲病在床上,还有两个小孩读书。出去打工脱不了身,想发展产业又没本钱,只能靠种红薯勉强糊口。
转机出现在2016年12月。陈仁红记得,当时的驻村扶贫工作队队长和银行工作人员主动登门造访,给他带来一个好消息——宜章县开启了扶贫小额信贷工作。通过评级授信后,陈仁红获得了5万元、2年期、免息免抵押扶贫小额信贷资金发展产业。
既是贷款,就得按期还,那么,选择什么产业至关重要。永安村过去有种莽山云雾茶的传统,陈仁红手上也掌握一些种茶技术,而且茶叶种植见效快,今年种,明年收。深思熟虑过后,陈仁红决定开启茶叶种植新事业。
“我的茶园,有科技特派员指导,管得比别人好。”让陈仁红想不到的是,自己不仅“贷”到了款,县里还配套建立了扶贫“三员”管理制度,为每一个用贷贫困户明确一名科技特派员、一名信贷管护员、一名就业指导员进行帮扶,跟踪管理信贷资金使用和产业项目实施情况,及时帮助解决具体困难,确保产业发展风险降到最低。
一笔扶贫小额贷款,让陈仁红顺利脱贫。2017年还清贷款的他,告别了只有75平方米的土坯房,建了两层楼的新房。如今,陈仁红又谋划着续贷2万元,种茶之余在自家发展农家乐。
近年来,为了确保让扶贫小额信贷最大程度激发贫困户的内生动力,宜章县积极鼓励贫困户自己干、主动干、抱团干。对于陈仁红这样的有劳动能力、有技术、有项目的贫困户,宜章县积极鼓励其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自主创业;对有发展意愿、有劳动力,但没有找到理想项目的贫困户,则通过牵线搭桥,与其他有项目的农户抱团发展,实现贫困户“自愿组合、自由产业、自主经营、共同发展”目标。目前,全县通过扶贫小额信贷自主创业或抱团发展的贫困户有4903户,每户年均增收6500元。
截至4月底,宜章县发放扶贫小额信贷款4.29亿元,收回贷款2.92亿元,到期贷款逾期率、不良率均为0,取得“贷得到、用得好、收得回、可持续”的良好实效。
转发0评论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