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一株竹子生长出的新竹笋,长成的竹子有的底部有侧枝,有的没有呢?

鄂东三农

2019-05-20 17:5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大美乡村#
为什么同一株竹子发出的芽,长成的竹子有的底部有侧枝,有的没有? #智农社区# #我是农技人员# #我是新型职业农民# #中国扶贫动态# #三农科学传播#

这个问题并不奇怪,尺有所长,寸有所短,没有一双手,十个指头一般长。这是客观规律,是客观事实。竹子是一种植物,是自然界中的生物体,必须遵循这一客观规律。至于形成的基本原因是,分化竹笋植株时,营养物质分配不均衡,造成竹笋植株形体大小不一致形成的。这一形成原因,就决定了竹子生长成竹植株后,有的植株高大,底部没有侧枝,有的植株矮小瘦弱,底部就出现侧枝。


同一植株竹子生长的同一条竹根上,生长的两根或者更多的竹笋,其大小形状和形态都不一样。这是竹子根条的每个节根的须根吸收的营养水分不同,造成竹根前方位在萌发的竹笋获得的营养、水分不各不相同时,而形成的竹笋大小、形体有异。这就造成竹笋出土后的大小形态不一样。竹笋萌发生长时,获得的营养多少,就会分化形成相对应的大小的竹笋。这种分化过程,还与竹笋分化时活性生物酶类激素物质有非常大的关系。竹笋内面含生物活性酶类激素物质浓度越高,所获得的营养物质越丰富,竹笋生长形成越大。



竹笋生长出地面后,植株需要多少竹枝才能生长多少数量的叶片,有多少竹叶的面积总和,才能承载吸收多少阳光,才能合成多少的光合作用产物,满足植株生物体能量的需要,都是要有一定量,才能满足竹子植株正常生长发育。因此竹笋株形高大,一定量的侧枝就会生长在高位部位,竹笋植株形态细小的,承载一定量竹叶的竹枝必须长满细小的竹笋茎杆,才能生长出足够的竹叶,才能满足生长发育的需要。所以,就出现了高大的竹子底部没有侧枝,而细矮的竹子植株底下每节都生长着侧枝的原因所在。



总之,同一竹根生长出的新竹,其大小形态以及侧枝生长的部位,是不相同的,是由竹笋形态萌发时,基部主根上,节生须根,获得的营养物质多少不同,和合成的活性生物酶类激素多少不同,而形成的根本原因。

【以上是本人观点,如有不妥,请大家在留言区处留下你宝贵的意见,并积极参与评论,特邀请大家关注三农达人旭日东升付先,一起探讨三农问题!】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

农01

2019-05-21 14:05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942

2019-05-21 11:13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716

2019-05-21 10:07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