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诞生以来,地球上还从未如此拥挤:大约有82亿人,生活在仅占地球表面积16%的适宜生存区。不仅如此,联合国7月11日发布的《2024年世界人口展望:结果摘要》报告显示,预计世界人口将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达到约103亿的峰值,到本世纪末才会回落至约102亿。
在谷类作物单产接近极限的今天,这个世界还能满足百亿人口的食物需求吗?日前在内蒙古自治区乌兰察布市召开第二十五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上,记者听到了令人欣慰的答案:马铃薯作为第三大粮食作物,将成为全球粮食安全保障体系中的首选作物之一。
金黎平会长在大会作主题报告。
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会长、国家马铃薯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金黎平研究员表示,马铃薯产量潜力大、生态适应性广,不与小麦、稻谷和玉米争地、争肥、争水,在食物保障方面可以发挥巨大的作用。
金黎平会长介绍说,马铃薯起源于南美洲的安第斯高原。古印第安人在驯化和栽培马铃薯的过程中构筑起梯田、建立了灌溉系统,创制出具有丰富遗传多样性的种质资源。在这里,马铃薯催生了南美洲安第斯山区的农业文明,为印第安人提供了充足的食物,促进了印加社会的繁荣,创造了美洲三大古文明中最为灿烂的印加文明,被后人称为“印第安古文明之花”。
16世纪,马铃薯来到欧洲,经过进一步驯化后逐步扩大种植区域,到18世纪末期就因高产而被誉为“农业的奇迹”。马铃薯的种植提高了食物的供应量,打破了土地面积的约束和供养人口的极限,实现了人口倍增,推动了欧洲的城市化进程,作为支撑西方工业文明崛起的重要食物,重塑了世界格局。
后来,爱尔兰人把马铃薯引入北美,成为民众餐桌上的主食和重要的经济作物;20世纪50年代,油炸薯条和薯片跟随着美国快餐业步入全球,成为西方文化的一部分。传教士和商人们把马铃薯带到亚洲和非洲,这份“印加人的礼物”在16世纪后的200多年间传遍世界,历经400多年成为全球食物。
金黎平会长还特别指出,马铃薯作物在中国也作出了巨大贡献。清朝时期,作为平民百姓赈济灾荒的救命粮和赖以生存的主粮,马铃薯养育了迅速增长的人口,成为可广泛种植、提高复种指数、粮菜兼用的重要粮食作物。特别是在清朝中后期人口激增、食物匮乏的年代里,马铃薯作为全营养健康食物,为促进当时的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马铃薯种植面积扩大、增加了粮食供应,缓解了人多地少的压力。在2020年底结束的脱贫攻坚战役中,马铃薯更是诸多贫困地区产业扶贫的支柱产业,为百姓脱贫致富作出了重要贡献。
第二十五届中国马铃薯大会主题是“马铃薯产业与大食物观”。与会专家认为,“树立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多渠道拓展食物来源”写入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体现了政府决策从“粮食安全”向“食物安全”的转变。社会各界应当积极推动马铃薯产业发展,为实现更好生产、更好营养、更好环境和更好生活作出更大贡献。
与会代表参观马铃薯新品种。
马铃薯营养全面均衡,是满足人们多样化需求的优质食物资源和重要粮食作物。马铃薯作物在资源节约与环境友好方面的贡献也很突出。我国人多地少,作物生产上存在水资源日益紧缺与有效灌溉面积难以扩大的挑战,种植马铃薯可以缓解耕地和水资源不足的矛盾,扩大食物来源,有利于从全局提高粮食安全保证系数。另外,马铃薯还具有较高的种植效益,近年来平均亩利润400元以上,在粮食作物种植中有比较优势。当下,全球大约有三分之二的人口把马铃薯作为膳食组成部分,近50%的马铃薯用于家庭主食或蔬菜;发达国家马铃薯加工的比例平均超过40%,发展中国家马铃薯仍以鲜薯食用为主。
在谈及马铃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挑战时,金黎平会长强调当下全球农业粮食体系正处于十字路口,国际社会再次聚焦马铃薯,2023年12月的联合国大会将5月30日设立为“国际马铃薯日”,为促进马铃薯可持续生产与消费搭建平台。马铃薯因具有全球供应、烹饪传统丰富、适应性广且产量潜力大等特点,可积极助力打造更环保、更盈利和更公正的生产体系,在建立更高效、更包容、更有韧性且更可持续的农业粮食体系中成为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
她说,贯彻落实党中央大食物观的决策部署应着力解决马铃薯产业链关键技术问题,构建高效高质量绿色产业体系,强化产业的绿色附加值,增加健康营养消费比例。坚持立足产区实际、优化产业结构,以科技赋能全产业链。应从以下方向发力:一是要倡导绿色生产、提供安全食物;二是要开发加工产品、拓宽市场领域;三是要培育打造品牌、引领健康消费。马铃薯产业要助推绿色发展,务必实现生态友好生产,以提供优质和健康的产品,要加快新技术和新装备应用,推进智慧化应用场景落地;务必建立保持营养品质、低能耗、增值和环保的加工产业,要加快低成本、低能耗的主食产品开发,大力研发新型深加工产品,推动加工副产物综合利用技术应用;务必突出品牌引领、带动全产业链发展,重视健康消费引导,形成社会共识,拓宽终端消费能力。马铃薯产业科技工作者要齐心协力加强全产业链低耗、高效、环境友好技术应用和绿色产品研发,为马铃薯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推动中国马铃薯产业高质量绿色发展。
代表们听取马铃薯繁育基地的育种情况介绍。
这次马铃薯大会,特邀知名专家作大会主题报告9个,组织前沿科普讲座1场,马铃薯行业专家和青年科技工作者作专题报告43个,并观摩了马铃薯新品种展示田、智慧农业生产系统、龙头企业育种基地、现代化加工生产线、仓储物流设施等现场。
中国马铃薯大会的前身是中国作物学会马铃薯专业委员会年会暨学术研讨会,为了更加聚焦国家政策、搭建产业平台、凝聚行业力量、升级产区薯业、助推产业发展、增强国际影响,2006年更名为“中国马铃薯大会(China Potato Congress,CPC)”,现已成为国内顶级马铃薯行业品牌会议和马铃薯产业盛会,会议特色鲜明,业界影响力大。从1996年到2024年间,大会已成功举办了25届,见证了中国马铃薯产业的发展历程。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王泽农
转发0评论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