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多小麦田除草剂中,最具性价比的非唑草酮莫属,自2013年在我国取得登记以来,以除草迅速、耐低温、耐雨水冲刷、杀草谱广、混配性强五大特点席卷麦田除草剂市场,至今依然是麦田除草的中坚力量。
然而,唑草酮在小麦田取得稳固地位后,农民朋友却频频中招,这也让唑草酮迟迟无法在其它作物领域打开局面,难怪有人说唑草酮的“套路”有点深,对于不熟悉唑草酮的用户来讲,唑草酮就是一匹尚未驯服的烈马,盲目骑行,未知的危险几率就比较大。
唑草酮的除草特点
唑草酮,为三唑啉酮类触杀型选择性除草剂,在叶绿素生物合成过程中,通过抑制原卟啉氧化酶导致有毒中间物的积累,破化杂草的细胞膜,致使受药叶面迅速干枯,直至死亡。
特点一:除草迅速
之所以称唑草酮为速效除草剂,原因在于唑草酮在施药后15分钟之内,就能被叶片吸收,2-4小时可出现中毒症状,根据杂草对唑草酮的耐受力不同,2-4天即可达到死草目的,这种杀草速度,在所有麦田除草剂中,是独一无二般存在的。
特点二:耐低温
唑草酮具有良好的耐低温能力,在10℃左右的冬季不耽误施药,若在光线充足的晴好天气施药,有利于药效发挥,除草效果可达到最大化,但施药后气温骤降至5℃以下或骤升至28℃以上,会造成药害现象发生。
特点三:耐雨水冲刷
唑草酮具有极强的耐雨水冲刷能力,施药后一小时后遇雨不需重喷,且在土壤中半衰期极短(仅为几小时),对下茬作物比较安全。
特点四:杀草谱广
唑草酮主要防治小麦、大麦、水稻和玉米等禾本科作物田间阔叶杂草,对猪殃殃、婆婆纳、播娘蒿、泽漆、鳢肠、苘麻、灰藜、牵牛、卷茎蓼、反枝苋、铁苋菜、地肤子、龙葵及莎草科的香附子(需和二甲四氯混用)具有较为优秀的防治效果。
特点五:混配性强
在麦田除草中,唑草酮几乎和所有防治阔叶杂草类除草剂混配(尽量不和乳油类除草剂混用),最为常见的有苯磺隆 唑草酮、2甲 唑草酮、双氟 唑草酮、氯氟吡 唑草酮等,和不同性质除草剂混配,既提高了杀草速度,又提高了杀草谱,合理使用对小麦安全。
唑草酮在小麦田应用
以10���酮可湿性粉剂举例,在冬小麦3叶期至拔节期这个阶段均可用药(进入拔节期用药易产生药害),此时杂草多处于2-4叶期,每亩用药20克,兑水30公斤均匀喷雾。
由于唑草酮不具有土壤封闭效果,尤其对于杂草已经产生抗性的地区,为达到高效、彻底除草的目的,建议与2甲4氯、苯磺隆、氯氟吡氧乙酸、双氟磺草胺等混配使用。
使用唑草酮注意事项:
1、冬季施药时,应选择晴好无风天气,最好在气温达到10℃的中午时分施药。
2、使用唑草酮进行麦田除草时,在亩用药量不变的前提下,必须采取充足水量进行喷施。
这是因为唑草酮为触杀型除草剂,施药浓度过高,会导致小麦产生灼烧状药害。
3、土壤墒情好,杂草易复发,采用除草剂混配的方式可解决这个问题。
4、使用混配剂时,不建议添加洗衣服、有机硅等农药助剂,也不建议与杀虫、杀菌剂一起施药。
唑草酮在其它领域的应用及农民频频中招的原因
由于唑草酮在土壤中半衰期较短,不仅广泛用于小麦、水稻、玉米田间除草,也被用于阔叶作物田间定向除草,如多年生中药材田,当中药材尚未萌发之时,使用唑草酮或氯氟吡氧乙酸 唑草酮防治冬季杂草,就能取得高效安全的防治效果。
除此之外,唑草酮还可与草甘膦、草铵膦等除草剂混用,从而提高杀草效果及扩大杀草谱。
然而,这种价格便宜效果好的除草剂,却频频让农民朋友中招。
中招原因,是因为喷施过唑草酮的喷雾器不容易冲洗干净,再次使用喷施其它作物时,就容易产生药害现象。
尤其是瓜类作物,对唑草酮敏感,建议喷施过唑草酮的喷雾器,禁止在此类作物上使用。
转发0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