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疫病
(1)症状
绵疫病以果实发病最重。果实发病时,下部比中、上部严重。发病初期,果面着生水渍状圆斑,以后逐渐扩大,最后退及整个果面。病部稍凹陷,呈黄褐色至暗褐色。高湿时,病部产生茂密的白色棉絮状物,内部果肉变黑腐烂。病斑扩展到果面一半时,很易脱落,但幼果却不一定一烂即落。侵染到果柄和茎叶时,颜色变黑,产生白霉,直至死亡。
(2)防治方法
①栽培时创造有利于茄子生长发育而不利于病菌侵染的环境条件,如高垄栽培、早掐病果、适时摘除黄叶、增施有机肥料等。②发病前后或浇水前后,可选用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72.2%普力克水剂800倍液,或60%甲霜铝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等喷雾。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每5~7天喷1次。
褐纹病
(1)症状
从苗期到果实成熟均可发病。发病部位不同,所表现的症状也不一样,大体可分为幼苗立枯、枝干溃疡、叶斑、果实腐烂等多种。其中以枝干溃疡和果实腐烂对产量影响最大。幼苗受害时,接近地面的茎基部变色、凹陷、腐烂,病部产生许多小黑点,以后即猝倒死亡。成株期叶片受害后,初生水渍状圆形或近圆形小斑,以后逐渐扩大,边缘色深,表面密生小黑点,呈同心轮纹状排列或散生,几个病斑还可相互愈合。干燥时,病斑破裂穿孔。茎部受害可形成不规则的溃疡状病斑,边缘褐色,中间灰白色,上生许多小黑点,最后凹陷干腐,皮层脱落,木质部外露,易折断,有时病斑环绕茎部,致使大部枯死。果实受害后,表面初生褐色圆形或近圆形病斑;稍凹陷,后扩大到整个果实。病部的轮纹由许多小黑点组成,后期病果软腐脱落,或干腐,或僵果仍挂在植株
(2)防治方法
此病的寄主范围窄,是其传播为害的弱点。因此,在防治上应采取以选用无病种子、进行种子处理和实行轮作换茬为中心的综合防治措施。此外,可在幼苗茎基部撒施草木灰。进入结果期后,应定期喷药,每5~7天喷1次,共喷3次。可喷40%甲霜铜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或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80%代森锰锌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或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上述药剂应交替使用。7~10天一次,连喷2~3次。
炭疽病
(1)症状
主要为害果实。果斑近圆形或椭圆至不定形,稍凹陷;黑褐色,斑面生黑色小点及溢出红色粘质物,即分生孢子盘和分生孢子。本病与茄褐纹病的区别在于,其病征明显,偏黑褐色至黑色。严重时致茄果腐烂。
(2)传播途径和发病条件
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盘在病残体上越冬,也可以分生孢子粘附种子表面越冬,翌年由分生孢子盘产生分生孢子,借雨水溅射或小昆虫活动传播,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暖多湿的天气或田间郁蔽,地势低洼易发病
(3)防治方法
①及时清除病残果。②避免高温高湿条件出现。③绿果期开始喷酒36%甲基硫菌灵悬浮剂500倍液、50%多·硫悬浮剂500倍液、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80%炭疽福美可湿性粉剂800倍液,或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加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防效优于单用上述杀菌剂。
转发0评论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