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草种植技术要点

古雨

2025-10-27 10:23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艾草作为药食同源的经济作物,其品质与产量依赖科学种植管理。掌握选址、育苗、田间管理及采收关键技术,是实现艾草高效种植的核心。



一、选地与整地:奠定生长基础

艾草喜温暖湿润、光照充足环境,忌低洼积水。应选择土层深厚、疏松肥沃、pH值6.5-8.0的沙壤土或壤土,前茬作物以豆科、禾本科为佳,避免连作。
整地需深耕25-30厘米,打破犁底层,结合翻耕每亩施入腐熟有机肥2000-3000公斤、氮磷钾复合肥(15-15-15)50公斤,整平后做宽1.2-1.5米的高畦,畦沟宽30厘米、深20厘米,确保排水通畅,防止田间积水引发烂根。

二、育苗与定植:保障苗齐苗壮

艾草育苗以分株繁殖为主,春秋季均可进行,春季3-4月成活率最高。选取无病虫害、生长健壮的母株,将其根部带土分劈为3-5株/丛,每丛保留2-3个健壮芽点。
定植时按行距40-50厘米、株距30-40厘米挖穴,每穴栽1丛,覆土压实后浇透定根水。若采用种子育苗,需提前将种子用温水浸泡24小时,播后覆盖1厘米薄土,保持土壤湿润,待幼苗长至10-15厘米时移栽,定植密度与分株繁殖一致。



三、田间管理:把控生长关键

1. 水肥管理:艾草耐肥性强,生长期需追肥2-3次。第一次在幼苗成活后,每亩施尿素10-15公斤;第二次在分枝期,每亩施氮磷钾复合肥30公斤;第三次在收割前15-20天,每亩施硫酸钾20公斤,避免偏施氮肥导致徒长。干旱时及时灌溉,采用滴灌或沟灌,忌大水漫灌;雨季及时清沟排水,防止根系腐烂。
2. 中耕除草:幼苗期杂草易滋生,需结合中耕松土除草2-3次,中耕深度5-8厘米,避免损伤根系;成株后可减少中耕次数,杂草较多时人工拔除或选用安全除草剂(如精喹禾灵)定向喷雾。
3. 病虫害防治:艾草抗病性较强,常见病害为根腐病,发病初期可用恶霉灵灌根防治;虫害主要有蚜虫、红蜘蛛,可喷施吡虫啉、阿维菌素等药剂,优先选用生物农药,降低农药残留。

四、采收:确保品质与产量

艾草采收期因用途而异,药用艾草一般在端午节前后(植株长至80-100厘米、叶片浓绿未开花时)采收,此时有效成分含量最高。采收时用镰刀从距地面10-15厘米处割取,保留基部叶片利于再生。



采收后及时晾晒,避免堆积发热霉变,干燥后储存于阴凉通风处,防止虫蛀。一年可采收2-3次,最后一次采收后需施越冬肥,为次年生长奠定基础。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2

农友8634

2025-10-27 19:32

艾草种植技术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1611

2025-10-27 18:30

9999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