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殖母牛的常见疾病包括难产(助产)、产道拉伤、胎衣不下、子宫脱、直肠脱、瘫痪、变胃、肢蹄病、流产、腹泻、子宫炎、乏情、口蹄疫、淘汰率等。某些疾病,比如产后疾病,与饲养、胎次、体型、参配品种等存在关系。
难产(助产)指的是临产母牛自身需要借助人工或器械才能产出犊牛,青年牛营养不良或不平衡,参配体重过轻、胎儿过大或双胎、产前体型过小、胎位不正、围产前期运动少等,增加了难产(助产)率的发生。某些疾病由其它疾病诱发产生,难产率高的母牛,出现产道拉伤、胎衣不下、子宫脱的概率增加。
胎衣不下指的是母牛产犊后12小时内胎衣不能自行排出,与难产、疾病、营养不良或不平衡有关。
繁殖母牛的瘫痪主要是产犊地面不平整、难产劈叉、后腿肌肉韧带损伤等引起,营养性引起的瘫痪则很少见。
变胃往往与疾病(比如产道拉伤、脂肪肝、胃肠炎等)引起的食欲不佳或饲喂管理导致有效纤维采食量不足有关,繁殖母牛变胃发病率很低。
繁殖母牛的流产原因,包括饲喂高淀粉或纤维不足的日粮,引起子宫平滑肌收缩;饮用冰冻水或饲喂冰冻饲料引起子宫收缩;饲喂霉变或卫生、金属指标超标的饲料;怀孕后期营养不足或不平衡;体内存在寄生虫;患有布氏杆菌病;地面不平或机械性顶撞引起摔倒等。
腹泻的原因包括日粮淀粉糖类酸性物质过多、有效纤维不足、快速降解氮源过多、钠钾镁等阳离子过多、瘤胃酸中毒、胃肠炎、饲料发霉或卫生、金属指标过高、副结核、大肠杆菌感染等。
肢蹄病。对于圈养繁殖母牛,肢蹄病是常见的疾病,圈舍的垫料种类及维护程度、地面平整度、消毒清理频次等都对肢蹄的健康产生影响。饲喂过多的淀粉糖酸性物质,降解速度过快的氮源,不平衡的矿物元素等营养因素也会引起肢蹄病。
子宫炎是影响繁殖母牛的主要疾病之一。一般由产犊环境脏、难产助产、产道损伤、胎衣不下、输精操作不当等原因引起。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提供干净卫生的产犊环境,减少产后疾病,让母牛尽快恢复体质,可大幅降低子宫炎发病率。
乏情对于哺乳母牛比较常见,当母牛哺乳期长,且日粮营养水平不能满足其需要时,母牛的体况和体质出现下降,发情周期不稳定,发情排卵延迟或不明显,影响了参配率和受孕率。提高哺乳期母牛的饲养管理水平,减少体况损失和营养负平衡,有助于减少乏情现象。
对于放牧繁殖母牛,需要重视寄生虫病、布氏杆菌病、口蹄疫等传染性疾病,做好预防和免疫是非常关键的。健康的成母牛群,因疾病淘汰的比例并不高,繁殖拖配问题和意外死亡是母牛淘汰的主要因素。圈养繁殖母牛,胎间距超过12~14个月,饲养成本增加,产犊收益不能弥补饲养成本。繁殖母牛年死亡淘汰率一般在1%以内,繁殖拖配淘汰率为5%~10%。
繁殖母牛常见疾病及发病率标准见下表。
繁殖母牛常见疾病及发病率标准
湖南省草食动物产业技术体系湘南试验站、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 陈东
转发0评论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