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肉作为一种极其优质的蛋白质来源,凭借着其丰富的营养与鲜嫩的口感受到了很多人的喜爱。在我国乃至全世界的饮食中占据了不可或缺的地位,因此也带来了非常巨大的经济价值。鱼类的养殖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在唐朝之前鲤鱼就成为了最为广泛养殖的淡水鱼类,由于当时的历史原因,在唐代鲤鱼的养殖捕捞和销售都被禁止,因此草鱼、青鱼、鲢鱼、鳙鱼的养殖便得到了发展并延续至今,由于这是最为广泛养殖的四种家鱼,人们便通称其为“四大家鱼”。但四大家鱼并不能满足人们对鱼类的喜爱,因此慢慢许多新的养殖鱼类便出现在了人们的视野之中。如鲫鱼、鲤鱼、鳊鱼和鲂鱼等,各自凭借自自身在口味、养殖成本、经济效益等方面的优势在养殖业中夺得了一席地位。
1.青鱼
青鱼(Mylopharyngodon piceus),是鲤科、青鱼属的鱼类。体长通常为体高的3.3~4.1倍,也为头长的3.5~4.4倍,体粗壮,近圆筒形,腹部圆,无腹棱。背鳍位于腹鳍的上方,无硬刺,外缘平直。体呈青灰色,背部较深,腹部灰白色,鳍均呈黑色。通常青鱼的个体比其他相似的鱼类要大,目前发现体重最大的青鱼达到了惊人的70多千克。
青鱼属于水底层生活的鱼类,通常栖息在水的中下层。当冬季水体温度降低时青鱼会游到河床或湖泊深水处越冬。青鱼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0~32℃,高于或低于适宜温度时鱼体便会出现不适。当水体温度低于6.5℃或高于40℃时青鱼便开始出现死亡。故对青鱼进行养殖时应注意将温度维持在青鱼的最适温度。
青鱼性格并不活跃,但力气却很大,属于肉食性鱼类,并且特别贪食。自然条件下青鱼以水底层的软体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尤其喜欢吃螺蛳肉,所以青鱼又被人们叫做螺蛳青。在人工养殖场场中,青鱼的食物以人工投放的颗粒性植物饵料为主。麸皮、糠粉、熟红薯等可以以添加到青鱼的饵料中。需要注意的是青鱼在不同的生长期对食物有不同的需求,在青鱼生长的不同时期,要注意投喂不同的食物。
2. 草鱼
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是鲤科、草鱼属鱼类。草鱼的俗称有:鲩、油鲩、草鲩、白鲩等。通常草鱼的体长大约为体高的3.4~4.0倍,为头长的3.6~4.3倍。草鱼躯体为长形,有两行下咽齿,呈梳形。背鳍无硬刺,外缘平直,位于腹鳍的上方,起点至尾鳍基的距离较至吻端为近。鳃耙短小,数少。体呈茶黄色,腹部灰白色,体侧鳞片边缘灰黑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其它鳍浅色。
草鱼是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一般喜居于水的中下层和近岸多水草区域。草鱼生性活泼,游泳迅速,通常成群觅食。草鱼幼鱼期则食幼虫、藻类等,草鱼也吃一些荤食,如蚯蚓、蜻蜓等。在冬季时草鱼也会在干流或湖泊的深水处越冬。生殖季节草鱼亲鱼有溯游习性。草鱼的分布十分广泛,在中国分布于黑龙江至云南元江(西藏、新疆地区除外)。目前已移殖到亚、欧、美、非各洲的多个国家。
3.鲢鱼
鲢鱼(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鲢鱼又叫白鲢、水鲢、鲢子,属于鲤形目,鲤科。鲢鱼是典型的滤食性鱼类。
鲢鱼的体形侧扁、稍高,呈纺锤形,背部青灰色,两侧及腹部白色。胸鳍不超过腹鳍基部。各鳍色灰白。头较大。眼睛位置很低。鳞片细小。腹部正中角质棱自胸鳍下方直延达肛门。鲢鱼的形态和鳙鱼相似,鲢鱼生性急躁,善长跳跃。
鲢鱼肉质鲜嫩,营养丰富,是较宜养殖的优良鱼种之一,也是是我国主要的淡水养殖鱼类之一。鲢鱼生长快、疾病少、产量高,多与草鱼、鲤鱼混养。
鲢鱼的自然资源分布很广,常见于长江、珠江、淮河、钱塘江和黑龙江水系,长江的中下游和珠江的西江河段最密集。
鲢鱼终生以浮游生物为食,在鱼苗阶段主要吃浮游动物,长达1.5厘米以上时逐渐转为吃浮游植物,并喜吃草鱼的粪便和投放的鸡、牛粪等,更喜吃人工微颗粒配合饲料。鲢鱼喜食腐烂食物,常与草鱼搭配饲养鲢鱼吃草鱼的粪便,故有一草养三鲢之说。
4.鳙鱼
鳙鱼(Aristichthys nobilis),俗称花鲢、胖头鱼、包头鱼等,也叫雄鱼。是淡水鱼的一种。有“水中清道夫”的雅称,是中国四大家鱼之一。鳙鱼外表形似鲢鱼,体型侧扁。头部较大而且宽,口也很宽大,且稍微上翘。眼位比较低。鳙鱼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水域的中上层,为中国特有的鱼类。是池塘养殖及水库渔业的主要对象之一,经济价值较高。
鳙鱼性格温驯,不爱跳跃。生长在淡水湖泊、河流、水库、池塘里。多分布在淡水区域的中上层。为温水性鱼类,适宜生长的水温为25—30℃,能够适应较肥沃的水体环境。
鳙鱼是典型的浮游生物食性的鱼类。滤食性,主要吃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同时也会吃部分浮游植物和人工饲料。鳙鱼从鱼苗到成鱼阶段都是以浮游动物为主食,浮游植物为辅食。
鲫鱼(Carassius auratus),俗名鲫瓜子、月鲫仔、土鲫等,是我国最常见的淡水鱼类之一,鲫鱼主要生活在青藏高原地域以外的各大水系。鲫鱼食性广、适应性强、繁殖力强、抗病力强、生长快、对水温要求不高,便于养殖,同样是我国重要的养殖性鱼类之一。全国各地水域常年均有生产。
鲫鱼是生活在淡水中的杂食性鱼,体态丰腴。鲫鱼属于底层鱼类。一般情况下,都在水下活动。在气温、水温较高时,也会到水的中下层、中上层游动、觅食。 成鱼鲫鱼主要以植物性食料为主。维管束水草的茎,叶,芽和果实是鲫鱼爱食之物,硅藻和一些状藻类也是鲫鱼的食物,另外鲫鱼也会食用小虾、蚯蚓、幼螺,昆虫等。
鲫鱼肉质最为肥美。深受百姓喜爱。鲫鱼适应性非常强,不论是深水或浅水、流水或静水、均能生存。即使在pH=9的强碱性水域,盐度高达4.5%的达里湖,仍然能生长繁殖。
鲤鱼(Cyprinus carpio),原产于亚洲,后引入欧洲、北美及其他地区。鲤鱼鳞大,上腭两侧各有二须,通常单独或成小群地生活于平静且水草丛生的泥底的池塘、湖泊、河流中。鲤鱼属杂食性,掘寻食物时常把水搅浑,增大混浊度,对很多动植物有不利影响。由于欧美人不会食用多刺的鲤鱼,同时鲤鱼在北美和欧洲没有天敌,所以一度泛滥成灾,而被当做有害物种。但鲤鱼是中国人餐桌上的美食之一,另外某些鲤鱼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鲤鱼是淡水鱼类中品种最多、分布最广、养殖历史最悠久、产量最高者之一。鲤鱼的种类很多,约有2900种。
鲤鱼俗称鲤拐子、毛子等,隶属于鲤科。身体侧扁而腹部圆,口呈马蹄形,须2对。背鳍基部较长,背鳍和臀鳍均有一根粗壮带锯齿的硬棘。体侧金黄色,尾鳍下叶橙红色。鲤鱼平时多栖以食底栖动物为主。鲤鱼的适应性强,耐寒、耐碱、耐缺氧。在流水或静水中均能产卵,产卵场所多在水草丛中,卵粘附于水草上发育。
7. 鳊鱼
鳊鱼(Parabramis pekinensis ) ,又名鳊,也称长身鳊、鳊花、油鳊等。在中国,鳊鱼也为三角鲂、团头鲂(武昌鱼)的统称。鳊鱼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主要分布于中国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鳊鱼的生长迅速、适应能力强、食性广。因其肉质嫩滑,味道鲜美,是中国主要淡水养殖鱼类之一。
鳊鱼体高,侧扁,全体呈菱形,体长通常为体高的2.2—2.8倍。体背部青灰色,两侧银灰色,腹部银白;体侧鳞片基部灰白色,边缘灰黑色,形成灰白相间的条纹。
鳊鱼为草食性鱼类,鱼种及成鱼以苦草、轮叶黑藻、眼子菜等水生维管束植物为主要食料,也喜欢吃陆生禾本科植物和菜叶,还能摄食部分湖底植物碎屑和少量浮游动物,因此食性范围较广。
鳊鱼平时栖息于底质为淤泥、并长有沉水植物的敞水区的中、下层,冬季通常在深水处越冬。它生活于江河、湖泊中。平时栖于水的中下层。比较适于静水性生活。主要分布于长江中、下游附属中型湖泊。如黑龙江、鸭绿江河、黄河、淮河、长江、钱塘江等各水系。
8. 鲂鱼
鲂鱼(Carnis Megalobramae),也叫海鲂、日本海鲂。鲂鱼属海鲂目,海鲂科,海鲂属。俗称月亮鱼、月亮鲳。鲂鱼主要产于我国南海、东海与黄海,日本、大西洋、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均有分布。
鲂鱼体扁平,椭圆形,侧扁而高;口大斜向上,下颚突出;体侧中部上方有一黑斑;背鳍棘较细长,棘间鳍膜延长成线状,沿背鳍及臀条的基部各具1行棘状骨板,头似马面。肉白色。近底层鱼类。体型较大,最大可长达50厘米以上,
鲂鱼属中下层鱼类。栖息于底质为淤泥或石砾的敞水区,杂食性,而以植物为主。幼鱼主要食用浮游动物,其次是淡水甲壳类、昆虫和软体动物的幼体,以及少量水生植物。成鱼主要食物是工苔草、轮叶黑藻、软体动物等,个别的也摄食水生昆虫、螺蚬类、虾和小鱼。鲂鱼冬季不大活动,一般群集在深水的石隙中越冬。它具有性情温顺,易起捕,适应性强,疾病少等优点。
转发0评论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