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迎来了改革开放的第40周年。四十年里,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从医疗到教育,从住房到基础设施建设以及社会的各个方面,无不在改革开放的机遇中展现出勃勃生机。在改革的步伐中,农村建设也乘着改革的春风沐浴阳光雨露。20世纪80年代初,在全国开始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时代背景下,碧江区的改革开放从也是从农村开始,而土地改革无疑就成了其中的重要一环。
今年58岁的李叶江是碧江区滑石乡老麻塘村的村民,当老麻塘村吹拂起改革的春风时,他也正值青年。40年一路走来,他见证着农村一点一滴的新变化,从人民公社时期生产队记工分到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2006年免除农业税,再到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乡村振兴,李叶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改革所带来的冲击和红利。
“包产到户是个好政策,让我们农民吃饱了饭,吃饱了饭才有力气干活,庄家才能长得好,才能打出更多的粮食。”今年58岁的李叶江在谈起“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时总是忍不住要夸一夸。
“改革开放前,大家搞的都是‘大锅饭’、‘记工分’,搞生产的热情都不高,经常吃不饱饭。可是后来土地下分到户之后,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回忆起当年的场景,李叶江对分田地的事情仍是记忆犹新。”那时候家家户户都围拢过来,看着队长将我们的名字写在本子上,将土地画到我们的名下,别提多高兴了。
“分到土地的当年,我们的种植热情就高涨了起来,从白天干到晚上也不觉得累,只要想想打出来的粮食归自己,那就是我们最大的心愿。”李叶江说。
80年代中期,当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在碧江稳稳扎根后,农民分到了土地,调整了生产关系,改变了原有的分配方式,极大地激发了农民生产积极性,生产力得到了巨大发展,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家家户户喜出望外。但是随之而来的农业税又成了村民们的大问题。
“当时粮食产量比承包前大幅度提高,但国家不允许我们自己卖,我们也没有钱,就只能以粮食抵缴农业税,把粮食交到当时的白水粮站、帽子坡粮站。”李叶江回忆介绍,每年粮食打下来晒干以后,因为没有交通工具而且都是土路,人们就只能是肩挑背扛到乡里的粮站缴粮,碰到人多的时候,排队等上大半天才能缴上粮食。
“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制度下,我们的温饱基本得到了解决。后来国家不断有新的政策,允许我们自己卖粮,给了我们更多的农业生产权利,想种什么就种什么,我们自己说了算,口袋里有钱了,生活就过得更好了。”李叶江说。
令农民高兴的是,2006年,中国农民彻底告别了延续2600年的农业税,这不仅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也开启了农民命运的重大变化。
“这个农业税一免,我们的心情那才叫一个激动,以前是交够国家的,剩下的才是自己的,现在自己辛辛苦苦种了一年的粮食全部归自己所有,那滋味就更别提多快活了。”李叶江说,刚听说要免除农业税的时候,很多人都是半信半疑的,到后来真的实行了,全村的人都高兴得合不拢嘴。“可别小看这免除农业税政策哟,对我们农民来说却是雪中送炭一样的暖心窝子。更让人做梦都不敢想的是,以前缴粮的粮食不用缴了,现在国家反而还发给我们粮食补贴,让我们得到了更多的实惠。”
在时代的浪潮中,改革从未停止过,从80年代到新千年的改革春风中,老麻塘村不断积蓄力量,狠抓农业生产,老百姓也是赚得彭满钵满,看到了未来的好日子。
村民得到了发展,村集体自然也跟着成长壮大。和李叶江一样享受到国家改革好政策的还有雷兵,2015年,40岁的雷兵在乡政府支持下办起大米加工厂,并成立白水贡米专业合作社。碧江区也从2015年开始,花大力气对白水大米进行扶持,仅2017年便投入资金80万元,从道路硬化、厂房建设、品种选育等诸多方面帮助老麻塘村做优白水大米品质,打响白水大米质品牌,白水大米成功进驻了超市,实现了线上线下销售。
在近年来的发展中,老麻塘村紧跟时代发展需要,依托“三变”改革,打造村级集体经济,采取“支部+农户、合作社+农户、协会+农户”等多种形式,把农民有序、合理地组织起来,创立了“白秧坪大米专业合作社”,主攻发展“碧江白水贡米”品牌。
如今村里面很多村民把水稻田加入合作社,选用了新的品种后,粮食的产量也比以前多出来许多。“现在国家政策好,大家种粮食的积极性也高,而且还比一般的大米市场价高出一块多钱,种子与肥料也都是免费发放给村民,这些都有政府的扶持,水稻也实现了机器插秧、机器收割,效率大大地提升了。”回想以前的日子,现在的美好生活让吃了大半辈子种地苦头的滑石乡村民们真正享受到了改革开放带来的红利,农业发展也让雷兵和乡亲们的生活一天天红火起来。
如今,老麻塘村正集中力量发展产业,逐步摆脱无产业、无项目的贫困帽子。目前,合作社发展水稻种植面积1680亩,每亩预计产800斤,预计增收343万元,带动了全村260户群众700余人回乡就近就业,全村的人在改革开放奏响的福音中实现了产业脱贫梦。
在改革开放不断深入的时代大背景下,近年来,碧江全区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变化,以增加农民收入、保障有效供给为主要目标,以提高农业供给质量为主攻方向,以农村改革和机制创新为根本途径,做亮农产品品牌,实现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截至2017年底,碧江全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预计28.25万亩、全年粮食产量预计达9.49万吨,农业机械化水平达到80%以上。
转发0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