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答社区
发帖
长文
登录
马上登录
注册
一封20年前的信封
月公子二月
2025-11-07 12:41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淫雨遮天,深秋的雨如同丝绸的质地一般,缠绵飘忽,却扯不断,人也早早睡不着。下雨天早起,既不能跑步晨练,路上行人甚少,也难遇见什么奇闻异事。漫无目的的走着,一个无人问津的转角,一封被旧报纸尽力举托却依旧难被路人看见的老信封,进入了我的视野。若不是上面隐约写着“车递:三岔火车站转罗城铁路派出所(收)”,它也很难被我主意到并拾起,破败的墙,古老的信,一沓旧报纸湿湿嗒嗒,那封黄色的信封就如茨格威写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里面的女主角一样,卑微到尘埃。被我看见,它是幸运的,我也是幸运的,我们的故事开始了,火车站的故事有了新续集。
收信人是罗城铁路派出所,没有具体的名字,是公务信件还是私人信件,不得而知,信封里面是空的,就如同罗城老火车站的铁路运输线,铁路的一切都被抽空了,只剩下一个象征性的站台建筑外壳。我不免有些失望,从字迹看,按照笔记心理学分析,写下这两行字的人,性格刚毅,个性分明,写字的人也许只是他的同事回者朋友,甚至可能是素不相识的人。信封,也就成为了“没用”的信封。
故事还没开始,就结束了,让人心有不甘,继续往下翻,希望寻得信封主人的一丝踪迹。报纸很厚,也很旧,发出一股岁月的酸腐气息,因为我的到来,夹杂在中间的小动物,变得忙碌起来,蜘蛛左顾右盼,螨虫快速奔走,蚂蚁摇头晃脑,蟑螂的触须隐隐摆动,这里俨然形成了一个小的生态系统。这堆报纸几乎都是《法治文萃报》,偶尔有《广西广播电视报》、《生活报》、《体育周刊》夹在里面,时间跨度在2005年-2006年,主人的生活还是多姿多彩,爱好广泛,他应该也是一个热爱生活的人。
时间过去了二十年,这些铅字依旧清晰可辨,虽然它们被遗忘在墙角里,报纸上的故事,依旧引人注目。法制报刊的内容是最贴近生活,最体现人性的善恶,最具有时代的代表性。时间回到2005年,彼时的罗城矿务局,正在处于转型和困难时期,煤炭资源日益枯竭,很多矿井已经关闭,破产程序和职工安置,也许已经紧锣密鼓的进行。受到矿务局政策性破产影响的,不单是罗城铁路运输线,还有相关数万名职工的生计,信封的主人,也许就是其中一员。这是一个时代的机遇,也是一个时代的落寞,从报纸里面可窥一斑。2005年的报纸上,湖南卫视《超级女声》选秀节目如日中天,胡歌拍的《仙剑奇侠传》首播后好评如潮,李安导演的《断背山》斩获奥斯卡最佳导演奖,那是娱乐圈最好的时代,报刊上豆腐块的“征友信息”也是最让人怀念。生活是如此魔幻,我们无论何时,都在一个折叠世界生存,与娱乐圈的欣欣向荣不同,罗城的火车站一片萧条,火车已经苟延残喘,时代的尘埃,落在个人身上,就是一座无法跨越的巨山。一张《中国政法大学在职法学硕士研究生班报名表》说明了一切,为何信封主人如此痴迷与《法治文萃报》,在人人自危,彷徨、迷茫、不知所措的2005年,这位信封的主人,用自己的坚定、坚持、坚守寻得了另一张改变命运的船票。同年12月罗城矿务局宣布政策性破产,这位平日里尽看一些“无用”报刊的异类职工,也许完成了人生华丽的转身,命运的岔路口,他可能已经走向了一条政法学的康庄大道。20年之后,没想到在一个破败的院落,另一个陌生人,通过报纸上那些认真码字的作者口中,得以还原当年故事主人的生活背景,看见一个被命运戏弄,却不甘屈服,奋力抵抗的励志人生剪影。
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谁能想到20年前《法治文萃报》报道,抢生潮带来的后果是千万宝宝难就读入学,20年后中国却出现了幼儿园和小学的关停潮。20年前的法硕,即使是在职研究生毕业,求职也是抢手货,20年后应聘环卫工人都有硕士毕业的学生。20年前女大学生登报征男友是新闻,20年后小学生手机里交友软件五花八门。20年前信封的主人也许如我一般的年纪,如我一般的迷茫过,如我一般的碌碌无为过,在某一个陌生的转角,或者阅读某一份“无用”的报刊,被一位陌生的作者文字打动,从此发愤图强,成功上岸。他后来的人生,我们已经不得而知,他留下来的信封和报纸,让我浮想联翩。被秋雨打湿的报纸,黏成一片,就像在煎锅之上的鱼背,等待着一个翻身,翻开报纸,里面是跨越20年的旧事,依旧鲜活生动。
《一代宗师》里面宫二有句台词;“所谓的大时代,也只不过是一个选择,或去,或留......”在二十年前,那封“无用”信封的主人,到底是走上了通往政法求学的路,还是留在自己的小时代,让人心生好奇,却又无从验证他成功与否。还有许多像他一样命运的人,被时代的洪荒之力,推到了哪里,一切杳无音讯。直到今年,轰隆隆的挖机,开进了老火车站部分社区,开始拆屋打墙,上个世纪的建筑轰然倒下,那些青砖红瓦,被粉碎压在土里,一切似乎又回到了原来的起点——“6927工程”。
雨还在下,连绵的细雨让人惆怅万分,眼前的“无用”信封也是如此。屋檐无法挡住飘落的雨点,报纸无法抵抗岁月带来的褶皱和泛黄,报纸堆里“安居乐业”的动物们无法抗拒一个陌生人的来访和骚扰,在绝对的力量面前,抵抗是无用的,是愚蠢的。这种无能为力的伤感,和人在大自然面前,在时代风云变幻面前,惊人的相似。20年之后,一个陌生人,看着眼前写着一样内容的信封,也有了这种无力感。在短视频横流,人的耐心被损耗殆尽的年代,认真码字还会有谁在看?眼前的人,做的也是“无用”之功。
在时代洪流面前,我们都如螳臂当车,蚍蜉撼树。把人或者事物按照一生的时间来看,做什么貌似都是无用功,人哭着降生,缄默的与世长辞,就如罗城火车站的火车火车轰轰烈烈的来,悄无声息的离开。
但也不是一切都“无用”,一封从三岔寄来的信封,也许里面寄来改变命运的机会,而罗城火车,也给桂西北的小县城带来了短暂的生机。“有用”和“无用”,在不同的时间段,有了不同的答案。那张信封,在转交给收信人那一瞬间,它已经完成了使命,没有了利用价值,而在20年之后,它又在另一个陌生人手里,可臆想起之前的旧事,又变得有价值起来。
1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
评论0
1
0
转发
发布
提示框内容
确定
对话框内容
取消
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