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褐斑病是猕猴桃叶部常见的一种真菌病害,是猕猴桃生长期最严重的叶部病害之一,对产量和鲜果品质影响很大,危害极为严重。
猕猴桃褐斑病危害症状
主要危害叶片。初期,在叶边缘呈圆形、暗绿色、水渍状斑;遇雨迅速扩大,呈大型近圆形或不规则形斑,中间褐色,周围灰褐色,或灰、褐相间,边缘深褐色,上生许多小黑点;受害叶片卷曲破裂,干枯易脱落。
猕猴桃褐斑病发病原因
真菌病害。由子囊菌亚门小球壳菌Mycosphaerella sp. 引起;风、雨水传播,气孔、伤口入侵;菌丝体在寄主病残落叶上越冬,春季嫩梢抽发期,产生分生孢子和子囊孢子,随风飞溅到嫩叶上,萌发菌丝进行初侵染和多次再侵染。
5~9月份,高温高湿〔25℃以上,相对湿度75%以上〕时发病较多。高温多雨利于侵染,果园病害传染迅速。
猕猴桃褐斑病的防治
1、 冬季彻底清园,结合修剪,除掉病叶,集中深埋或焚烧。休眠期到萌芽前,喷一遍3~5°石硫合剂;
2、增施有机肥或磷钾肥,合理修剪,提高园内通风透光性能。
3、化学防治:
花后预防:用7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或50%退菌特800倍液,或50%多菌灵500倍,或75%百菌清、70%代森锰锌500倍,或10%多抗霉素WP1000~1500 倍液等。本期不建议使用三唑类杀菌剂
7~8月防治:可以用三唑类杀菌剂进行防治。如或43%戊唑醇悬浮剂3000倍液,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粒剂1500~2000倍液,或12.5%烯唑醇(特普唑)1500倍液等。
每7~10天喷1次,连续喷2~3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