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农民# 浮皮是在柑橘成熟后期及采后贮藏阶段所发生的一种生理病害。
浮皮发生后,柑橘肿大,果肉因与果皮分离而失水味淡,外观品质和内在风味大受影响,同时耐储性也随之下滑,危害程度与采前落果不分伯仲。
什么是柑橘浮皮?
柑橘的果皮由外果皮、中果皮和内果皮三部分构成。当然,如果不分得那么细,我们可简单将其看成起结构性、色泽性的油胞层和掌管厚度与传输功能的白皮层。
所谓浮皮,是指链接外果皮与果肉间的白皮层断开了,出现较大的间隙,而形成的果皮浮肿。
柑橘粗皮果
不少人常将粗皮果与浮皮果划上等号,实际上它们是有区别的。因为粗皮果一般发生于膨果期,大多因调节剂使用不当、药害肥害后果皮生长受损所致,而浮皮果是在成熟后期,诱因更多。
当然,粗皮果在后期更易发生浮皮,这是由于前期白皮层已然受损,会加速衰老,后期遇果皮二次生长时会抵不住撕拉,最终崩溃。
脐橙枯水
由于在部分柑橘品种上如宽皮柑橘,浮皮和枯水常相伴而生,早期被认为是同一种生理病害。但看上图,右边的脐橙有明显的枯水表征,但却没有浮皮。所以,不能混为一谈。
这里再补充一下,枯水的机理现被认为是柑橘果肉组织的衰老及果皮组织的相对再生所致,浮皮后的柑橘因果皮与果肉分离,稳定性被破坏,果肉组织会加速衰老,因此可能粒化情况更重。
引起柑橘浮皮的主要原因
品种因素:在易剥皮的宽皮柑橘类,如温州蜜柑、椪柑等上更易发生,而皮硬、难剥的柑橘种类,如甜橙、柠檬等则不易发生。此外,同品种,果越大,越浮皮越严重。
气候因素:主要来自降水的影响,在柑橘果实着色期,如果长期雨水天气,果皮一直保持淋湿状态,特别是油胞层组织吸水,果皮会扩大和膨胀,白皮层组织不抗拉,因此发生物理性龟裂甚至崩溃,导致出现浮皮现象。
树体因素:挂果多,果皮充实度低,浮皮多发;树体氮水平过高,后期刺激果皮二次生长,易发生浮皮;钙、硼元素缺失,果皮细胞之间的连接松散,韧性差,浮皮果多;内源激素紊乱,如后期果皮细胞分裂素水平高,而生长素水平过低,可造成浮皮。
管理因素:与肥料、外源激素的施用以及采收时间有关。如偏施氮肥引起果皮无度生长、前期外源激素保果时造成的果皮损伤、采收过迟等。
浮皮的预防
由于引起柑橘浮皮的因素多且杂,所以在预防上应兼顾多方,综合防控。
肥水:膨果期补充钙、硼、镁等元素,可喷施盖世美等叶面肥,注意保持水分供给,除助膨果外,还可保障白皮层的生长;转色前开始控氮,可喷施零氮全营养的红库叶面肥,保持柑橘果园内排水和通风良好,园地干燥,创造不易发生浮皮的优良环境。
负载:稳果后,根据叶果比合理疏果,后期注意对顶果、粗皮果、次果予以疏除。
田管:合理用肥用药,调节剂不超量不超次数。
采收:根据品种特性,适时采收,勿留树过久,易浮皮,还伤树。
转发0评论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