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米矮花叶病造成植株变黄矮化,与粗缩病如何区分?该如何防治?

种植一点通

2021-12-01 09:21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湘农计划# 

在玉米种植过程中,可以发生多种病毒病,常见的有玉米粗缩病,还有一种可能被大家误认为是粗缩病,那就是玉米矮花叶病,玉米矮花叶病虽然相对于玉米粗缩病不常见,但其危害却很严重,如果发病初期不及时救治,将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所以需要重视防治。


 
玉米矮花叶病在某些地方也被称作花叶条纹病,是属于一种病毒病病害,这种病害在玉米的任何生长时期都有可能发生,尤其是在玉米的苗期最容易发病,其次是抽穗前期。如果玉米幼苗感染了玉米矮花叶病,会引起幼苗根茎腐烂然后出现枯苗、死苗的情况,中期植株感病会长不高、严重矮化,玉米无法抽穗结实,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一、玉米矮花叶病在田间的发病症状
倒"八"字形条纹斑: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如果感染了玉米矮花叶病,刚开始的时候会在玉米心叶的基部产生退绿色的小圆斑,之后随着时间的推移,小圆斑沿叶脉两侧往上扩展形成多条断断续续的倒"八形"条纹斑;之后毒源继续扩展,会破坏玉米叶片的叶绿素造成黄化,但由于叶脉的限制,叶片会出现或黄或绿的条纹状花叶现象,如果用手摸上去会明显感觉到叶脉凸起,叶片比较僵硬。
植株矮化状:玉米植株在生长过程中感染了玉米矮花叶病后,会在不同的时期表现出不同的矮化症状。如果是在6叶期前感染了,该时期的玉米植株抗病、抗逆能力会比较弱,植株会因为病源的侵染蔓延而不能正常生长,会出现叶片黄化、心叶扭曲、新叶不能正常展开的情况,所以植株明显比正常的矮小许多;如果是在抽穗后感病,除了植株矮小之外,果穗不能正常发育,会变小甚至不能结出玉米粒,会出现空苞的情况。
苗期根茎腐烂:如果播种的玉米种子不经过消毒处理,带有玉米矮花叶病的毒源,那么病毒就会一直潜伏在玉米植株体内,待玉米破土长叶后就开始发病显症,会引起幼苗茎基部发黑腐烂,最后枯萎死亡,田间出现死苗烂棵的情况,后期严重影响玉米的产量。
二、什么因素会加重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
没有选择种植抗病的玉米品种,而是种植常规的品种,这样会加大玉米矮花叶病发生的几率,增加后期的防治难度;
田间高温干旱有利于蚜虫、飞虱等害虫的活动与繁殖,增加了玉米植株之间互相传毒的机会,所以会加重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这个是主要因素之一;


 
田块周边杂草丛生,尤其是禾本科杂草,也会加重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因为玉米矮花叶病的毒源也可以潜伏、寄生在这些杂草体内,蚜虫、飞虱等也喜欢躲藏在里面栖息、取食,会增加传毒的几率;
田间管理差,没有实行精准施肥,如偏施氮肥造成植株过于旺长植株脆弱或者忽视中微量元素的补入造成玉米缺素等,不科学浇水等,都会造成植株长势差也会加重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尤其是在玉米的幼苗期,需要加强管理,培养健壮幼苗,这样才能提高植株的抗病能力。
三、同样是病毒病,玉米矮花叶病与玉米粗缩病在田间如何区分呢?
玉米矮花叶病和玉米粗缩病都属于病毒病的一种,它们在玉米上的表现症状有些相似,尤其是全株的表现症状,都是矮化、叶片失绿、扭曲,但仔细观察还是有区分点的。
首先是叶片上的区别,玉米矮花叶病是从玉米的心叶基部开始发病,然后沿两侧叶脉向上伸展,最后呈倒"八"字形;而玉米粗缩病主要特征是玉米叶片的心叶背面、叶鞘和苞叶都可以产生白色或者黄褐色的蜡状突起。
其次是植株茎秆上的区别,玉米矮花叶病的植株虽然矮化,但是茎秆没有变得像玉米粗缩病那么粗壮;玉米粗缩病茎秆的节间严重缩短、矮化、粗壮。
四、该如何高效防治玉米矮花叶病?
对于玉米矮花叶病的综合防治,核心防治措施就是控制毒源、减少传毒虫源、避开为害、加强田间管理等综合防治,具体如下:
1、控制毒源
选择抗病品种如农大50、鲁抗60等取代常规品种的种植,然后在播种之前使用40℃-50℃的温水进行浸泡消毒;或者可以使用含有杀虫剂的拌种剂对玉米进行拌种,在播种之后既能促进种子的萌发,又能防止地下害虫。
及时清除田间的杂草及发病植株,玉米在播种之前可以使用封闭除草剂进行喷雾封草,在播种之后可以如果看到杂草有长多的趋势了就要及时使用选择玉米田除草剂及时除草;如果田间有严重发病的植株,那就要及时拔除了。


 
2、减少传毒虫源
在玉米播种的时候,可以使用15g30%噻虫胺悬浮剂与1kg玉米进行混拌,利用噻虫胺具有超强内吸的特点,可以在玉米的生长期预防蚜虫的危害;
在蚜虫的迁入玉米田的开始时期和发生盛期,如5-6叶期可以使用对蚜虫等害虫高效的杀虫剂如功夫类、新烟碱类药剂,同时结合病毒病药剂如氨基寡糖素等一起使用,进行杀虫防病。
3、适时播种,避开玉米矮花叶病的为害
适当时调整玉米的整播期,可以依据气候情况提前播种或者晚些播种,这样可以使玉米对矮花叶病最为敏感的生育时期,即幼苗期避开蚜虫、飞虱等害虫的危害盛发期,这样可以降低玉米矮花叶病的发生几率。
4、加强田间管理,培养健壮植株
玉米在播种前好施足基肥,要使用完全腐熟的有机肥,在玉米的幼苗期注重水肥的管理,不能偏施氮肥,要注重中微量元素的补充,及时浇水,少量多次,促进玉米的生长,增强植株抗耐病能力;其次要及时中耕培土、除草,保持田间整洁、温湿度良好,这样可以减少蚜虫、飞虱等害虫的发生。
5、适时用药防治病毒病,即玉米矮花叶病
对于玉米矮花叶病的防治,控制毒源、减少传毒害虫是关键,但是难免会有漏网之鱼,所以还是要以预防为主。可以使用氨基寡糖素、宁南霉素等预防强的药剂在玉米的生长期进行喷雾2-3次,结合杀虫剂一起使用;如果是发病初期,则使用毒氟磷、盐酸吗啉胍等治疗强的药剂结合杀虫剂、叶面肥一起使用,可快速控制病毒恢复健康生长。
 
3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31

农友3064

2021-12-15 00:29

学习学习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065

2021-12-08 10:20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吴宏岩

2021-12-08 08:08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集成吊顶

2021-12-07 09:45

好好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482

2021-12-06 14:17

感谢老师的讲解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酒醉的探戈

2021-12-04 09:19

要重视防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蒋天祥

2021-12-03 08:26

需要重视防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蒋天祥

2021-12-03 08:26

需要重视防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861

2021-12-03 07:14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潘淑范

2021-12-03 05:42

防虫虫防病加强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5930

2021-12-02 07:49

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903

2021-12-02 06:09

学好技术就能区别黄矮病和粗缩病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515

2021-12-01 15:32

666666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714

2021-12-01 14:12

不错(*๓´╰╯`๓)♡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215

2021-12-01 14:06

老师辛苦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027

2021-12-01 13:57

发病初期不及时救治,将造成玉米严重减产,所以需要重视防治。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198

2021-12-01 13:43

非常感谢,涨知识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周核力

2021-12-01 13:10

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4275

2021-12-01 12:56

好好好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袁乐

2021-12-01 12:38

谢谢你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3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