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西瓜设施栽培面积的增加,加上连作种植,西瓜菌核病现在已经上升为西瓜生产中的一种重要病害。该病在塑料大棚、温室和露地栽培条件下均可发生,但以塑料大棚和温室等设施栽培的西瓜发生较为严重。西瓜菌核病在西瓜整个生育期地上部分都可发生,但多发生在盛花期,主要为害茎蔓、叶柄、花器和果实,引起果实腐烂,植株枯死。#智慧农民#
一、症状识别
茎蔓染病初期产生水浸状斑点,病斑逐渐扩展呈浅褐色至褐色,常环绕茎蔓,并纵向延伸。高湿条件下,病部软腐,表面长出白色棉絮状霉层(图1);后期病部长出鼠粪状菌核,严重的造成病部以上茎蔓、叶片失水而凋萎枯死。
图1 茎蔓发病症状
果实染病多从残花开始,先从瓜的脐部呈现褐色水渍状软腐,然后病斑不断向果柄扩展,呈水浸状软腐,表面也长出白色菌丝体(图2),最后病部菌丝纠集产生菌核,菌核开始白色,后变成黑色(图3)。受害果实容易腐烂。
图2 果实发病症状
图3 病部菌核
二、病原
西瓜菌核病的病原为核盘菌[ Sclerotina sclerotiorum (Lib.) de Bary],核盘菌寄主范围广泛,不仅仅为害西瓜,可为害31科的170多种植物。
三、发病规律
病原菌以菌核在土壤中越冬或越夏。越冬或越夏后的菌核,遇到相对湿度高于65%、土壤温度15~20℃时萌发,产生子囊孢子;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往往先侵染西瓜的花部,继而侵染茎、叶和果实,引起发病。低温、高湿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该病发生和流行。生产上连年种植葫芦科、茄科及十字花科蔬菜的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条件下,土壤中菌核多,发病重。
四、防治方法
1、有条件的可实行轮作换茬。
2、前茬收获后深翻土壤,把菌核翻埋到25cm以下深层土壤,防止其萌发出土。也可采用高温高湿闷棚法杀灭菌核。
3、注意控制湿度。一方面要严防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的应延长浇水间隔时间;另一方面棚室适当通风,避免棚室内湿度过高,使菌核不具备萌发条件。
4、棚室西瓜发病初期,先清除病叶或病株,再选用腐霉利烟剂,或其它防治菌核病的烟剂,熏一夜,次日通风半小时。也可以喷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其它防治菌核病的药剂,喷雾水量不能过多。视病情发展每隔7~10天防治1次,连续2~3次。使用农药时请注意:严格按照农药标签上标注的用药量用药。另外,不同药剂轮换使用为好。
5、茎部发病时,可用小刀刮除白色菌丝和腐烂组织(放入塑料袋内带出棚室),露出新组织,再用防治菌核病的药剂,加少量水稍加稀释,涂抹在病部,阻止病斑绕经扩展。
作者:耿丽华、宋顺华(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转发0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