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在景中,人在画中。从慈城镇老城出发,驶过逶迤的盘山沥青公路,10多分钟的时间,便可到达方圆不足3平方公里的毛岙村。在眼下略显闷热的夏季,毛岙村却让人真切地感受到了“天然氧吧”的舒适与悠闲。林木葱翠,层峦叠嶂,无边的绿色、干净的村庄无不吸引着上海等地的游客特意驱车前来,在这个“世外桃源”度过美好周末。
回望毛岙村的发展之路,从一个落后的“穷山沟”,转变成山清水秀、环境整洁的“致富村”,它的小康故事与“绿”息息相关。
生态立村 为“美丽资源”开路
早在几十年前,作为慈城镇的交通末梢,毛岙村一如它的名字,躲在狭长的山岙之间,默默无闻。年轻人背井离乡,选择到城市谋一份生计,村子里留下的不过百人。
在村民徐达开的印象中,小时候,村里人以种地和砍柴为生,种地只够果腹,要想维持一家人的生计,还得到山上去砍柴,走8公里的山路挑到镇上去卖。那时候,村里只有一条破败的山路可以通往镇里。山路崎岖,即便有了自行车、三轮车,像杨梅这样娇嫩的水果放在上面也会颠坏。把村里的特产运到外边贩卖,这么一件简单的事,对毛岙村村民而言却尤为困难。村民的生活一直都很清苦,那时村里的集体收入基本为零。
老话说,要想富,先修路。一条平坦畅达的道路对于毛岙村的发展来说绝对是“刚需”。为了改变毛岙村一穷二白的落后形象,2001年上任的村党支部书记方国君做的第一件事,便是带着村班子一起发动村民集资,修建通村道路。家家户户自愿派出一名壮汉,近百人连着干了快两年,终于修好了村里唯一一条与外界相连的上毛线。2003年,村班子“趁热打铁”,争取到区镇两级资金,对这条3.5公里长的通外公路拓宽、硬化、亮化。有了便利的交通条件,村里的日子也逐渐热闹起来,处处都有新气象。
新打通的上毛线拉近了毛岙村与外面世界的距离,更成为了毛岙村一条致富的新路:坐拥优质环境,却离宁波中心城区只有半个小时的车程,“离尘不离城”的特点,让毛岙村具备了发展成为都市休闲旅游宝地的潜力。
村里的批地建房为发展“让路”。新房依山而建,空出了村子中间有限的平地资源,腾出足够的土地用于后续的发展。畜禽整治、野山坟整治等一系列难啃的“硬骨头”,也在方国君及党员干部的带头工作下,被逐一击破。农村污水管网建设在方家自然村率先启动,全村的生活污水进行纳管集中处理,换来了生活环境的显著改善。村委会也对村庄进行了持续的整治提升:荒草丛生的废弃土地被修葺成了公园;环湖自行车道穿林而过,清新自然的骑行道吸引了一批又一批骑行爱好者前来;河道被整治,曾经污浊的小溪清澈见底,水声轻灵,宛如碎玉击盘……
不仅如此,村委会还邀请专业机构编制完成《毛岙村生态旅游开发规划》《毛岙村庄建设规划》《毛岙乡村生态景观规划》,在原来改建成果的基础上再升一级,把毛岙村打造成为集健康养生、民宿艺术等主题鲜明、定位清晰的生态村。以生态立村,一步步将转化“美丽资源”付诸行动,奔着发展乡村休闲旅游的方向,“生态毛岙”建设就此启动。
生态兴村 向青山绿水要发展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好山好水的毛岙村,自向青山绿水要发展。
在毛岙村的后山腰,经过近10年的种植,500多亩红豆杉成林。被誉为“空气净化器”的红豆杉与毛岙结缘,其中也有一段特别的故事。
一次偶然的机会,方国君了解到红豆杉具有很强的空气净化效果。红豆杉不仅是保护树种,更是很好的经济树种。长到成年的红豆杉树,树叶可提取紫杉醇用于制作抗癌药物,成熟的“红果”摘下来泡酒可预防心血管疾病。而长到手臂粗的红豆杉,活株可卖上千元。在他的带动下,村民们也自发地开始种植起来,现在村庄的每个角落都可以看到红豆杉的身影,高高低低的红豆杉布满村道、山道,村民自家庭院、门前屋后,也有茂盛的红豆杉枝条趴在篱笆上,红豆杉也成为了毛岙村民们的“发财树”。“我们每年都种红豆杉树,去年种了300棵,今年已经种了200多棵。”方国君告诉记者,“这些树可金贵了,是我们‘卖空气’的本钱!”为了保护红豆杉,村两委班子带头成立护林小分队,还定下了“森林公约”:禁止乱砍滥伐,坚持利用有度。
除了红豆杉,被称作“生物进化史上的活化石”的娃娃鱼也在毛岙村安了家。由于没有污染型工厂,毛岙村的综合生态环境令人称羡。水浅则清澈无色,水积深时就发蓝,毛岙村出名的好水吸引了宁波力康生物科技公司负责人胡家郎。娃娃鱼对水质极为挑剔,在村子里兜了一圈,胡家郎便看中了陈夹岙优异的水质,而方国君则看到了村里新一轮的发展方向。在当初签订的协议中,方国君加了一条:在大鲵的非交配期,大鲵基地要免费向村里前来旅游的组团游客开放。以观赏娃娃鱼作为村庄旅游的又一亮点,让大批孩子纷纷前来参观。毛岙村赢得了游客,胡家郞的娃娃鱼由于找到了适合的栖息地点,产量年年攀高,年年产值破千万元。
“既然我们的水连娃娃鱼都能养活,为什么我们不将这么好的水卖出去呢?”毛岙村主动联系社会资本,由他们投资翻新村里原来的水厂和提供销售渠道,村里帮忙运营及管理。这样,红杉谷水厂就建立起来了,甘甜可口的红杉谷矿泉水也不断地运往各地,让游客未到毛岙,就能先被一口毛岙山泉水征服。
近年来,把“以环境论英雄”作为产业引进指南,毛岙村拒绝的项目一双手也数不过来。村口原来有一家年产值2000多万元的钢管厂,但是多少有些污染,而且生产时有噪声,村里便倒贴七八十万元,把工厂“请”出了小村。严格划定的生态红线,让小村攒足了生态资本。环保部门监测的数据显示,毛岙村负氧离子含量逐年攀升。“在毛岙村,不仅水甜,连呼吸都是甜的。”对于村民和远道而来的游客而言,不需要数据来佐证,一口深呼吸给了最真实的答案。
生态富村 民宿产业做大做精
道路整洁、草木欣荣,白墙黛瓦的房舍依山而立,如今的毛岙村炊烟袅袅,鸡鸣犬吠,空气清新怡人,越来越多的城里人到毛岙休闲旅游,村民忙着开民宿办农家乐,不用出门也能赚钱。
陈桂良是村里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他用山上砍来的毛竹搭起棚子,搭配树墩做的天然板凳,开出了村里的首家民宿茶语山庄。精心打造经营的这家民宿还入选了“中国乡村旅游模范户”,一到周末民宿就爆满。谢炳云的茂湖山庄,周末的时候也能达到200多人次,经营没几年,茂湖山庄就由原本的一间小竹楼改建成毛岙村最豪华的四层小洋楼。紧接着,村委会委员邵军杰也改造自家庭院发展民宿产业,一下子带动了30余户村民意向创业。
当村民在村里就能解决“钱袋子”问题,谁还愿意在外漂泊呢?越来越多的村民们选择回巢,在这片最熟悉的土地上开始崭新的生活。
在“大乐之野·勿舍”民宿里,50多岁的村民刘建红正在吧台前忙碌。在此之前,她一直赋闲在家,丈夫独自在外打工,家庭收入单一。如今,她学会了做咖啡,学会了功夫茶,每月能赚三四千元工资;倪娜轻轻松松就能做一桌菜,还做了300多瓶油焖笋,兼卖农副产品;64岁的徐妹香开农家乐一年赚了十几万元,儿子在外工作,一家人的收入节节攀升。
“在毛岙,都挺好。”青山绿水间的商机不仅留住了村民,更吸引了资本入驻。
几年前,一位40多岁的中年人敲开了方国君办公室的门,询问村里的房子可否出租。他是“大乐之野·勿舍”连锁民宿品牌的负责人,偶然闯进小山村,便被“圈粉”,决定在这里投资开民宿。品牌“勿舍”以书吧先行,村里百岁古槐树旁多了一家“勿舍书吧”,在毛岙村切开一个小口,为其注入一股有内涵的文化活力。“隐居”“景域”“远见”等知名民宿企业前来毛岙投资,为美丽的毛岙引进社会资本,带动全村民宿质的提升。它们的出现,也成为了村民们运营民宿、提高服务水平的“活教材”。与此同时,毛岙村还成立一家旅游经营公司,对村里的民宿进行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统一分配,并做好村内闲置房屋的收储及改建工作。
春天挖春笋,初夏摘杨梅,秋季吃板栗,冬季赏雪景。随着北山游步道的贯通,这个小山村的人气越来越旺。如今,这个浙江省最佳的自然生态村已建起15家民宿,投入运营3家精品民宿,促进本地民宿提价20%,年收入增加百万元。而村里的10余家农家乐,平均每户农家乐一年的收入可达30万元。村民人均年收入也从过去不足5000元增加到现在的3万元。几年间,毛岙村村民人均收入足足涨了8倍,村里80%的家庭有了自己的小轿车,老人既有社保也有农保,再加上股份制带来的分红,这些完全能保证他们生活无忧。
不急着开垦开发,而是再造人与自然和谐的环境,养富生态资本,并从中获得发展。十余年间,毛岙村走出了以绿养绿的生态发展之路,谱写了一曲“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动人小康乐章。
转发0评论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