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果园里选择高燥、通风良好的半阴坡或平坦地,作南北向的畦,畦宽1.7米,长随贮果量而定。铲平地面,畦面高出地面10厘米,中间略高些,使畦面呈龟背形,用磙压实。
畦面上再铺3~5厘米厚的洁净细河沙,沙上泼清水,水量以果畦两边有水渗出为度、沿果畦的两条长边,每隔1米左右打下一根7~10厘米粗、80~100厘米长的硬杂木木桩,入士深度为桩高的一半左右。沿木桩的内侧安设用紫穗槐条或高粱秸编的箔(宽40厘米),箔的接头处要调整在木桩附近,必要时再打一个桩,以防“涨堆”。
箔的内倒贴上两层完整无损的牛皮纸,接缝处要搭接严密,纸的下边要弯向畦面5厘米,以便让苹果压住纸边,上边要高出箔 10厘米,使之弯向外侧。 入畦时,剔除病虫、破伤和等外小果。果堆高度两边为40厘米,中间70~75厘米。堆果时每隔3米竖一个笼式通气孔,或用中间掏空的向日葵杆,高与果堆相平这也可用来测定果堆的温度)。每米果畦可贮果420公斤左右。堆好果后,果堆盖上搭接严密的席子,席上用绳子拦住,绳的两端拴上大石块坠住席子,以免大风掀起席于两裸露苹果。
入畦初期果温尚高,果堆的温度一般比气温高出2~3℃,要防上热伤。因此,在日落前揭去席子,利用夜间的低温使果堆散热、降温。第二天早晨7点钟前再盖好席于并压牢。在寒流来临时,晚上不揭席子。若气温高,果温降不下来,如果温度高于15℃,可向果堆泼水降温,每米果畦约泼25公斤清水。在夜间温度降至0℃时,就不需再散热降温了。当白天气温降到0℃左右时,趁晴好天气,重新倒堆一遍,剔除病虫果和烂果。
倒堆后加盖三层包装纸防寒,并在两畦之间挖土,培在木桩外侧,厚约50厘米,高齐木桩,呈斜坡形。当气温降到-5~-6℃时,果堆顶部要用草或树叶盖好,厚约30厘米,其它部位覆盖厚度为15~20厘米。在迎风头(北头)要多加些草,然后盖上席子,席子上每隔1米用绳子拦一道,用大石块坠住。若果堆温度低于-1℃,可在通风孔上加盖一些草防寒。果堆温度高于1℃,则可在白天无风时揭开席的一头降温,或除去一些覆盖的草。寒冬季节应及时清扫果堆上的积雪,避免果堆内气体交换不畅。这种方法可安全贮藏越冬,至翌年3月。
转发0评论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