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条水泥路翻山越岭,连通农村与城市;一片片作物地漫山遍野,长出财富与希望;一栋栋新住房鳞次栉比,守住幸福与温暖……十三五期间,涪陵用真情与坚持,将描绘在蓝图上的新农村,真实地修筑在了涪州大地。
打造“2+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助农增收
重庆的冬天总是雾蒙蒙的,眼中的景色像是被调低了饱和度。
在涪陵区南沱镇,一条条水泥路在山坡之间起伏。转过路口,灰蒙蒙的视界里,突然跃出艳丽的色彩,黄澄澄、红彤彤的,像一颗颗火球,热烈又鲜活。
“这个装桶满了,再拿个桶过来。”南沱镇睦和村的李仕红一边举着剪刀采摘血橙,一边向其他果农说道。2019年,他在夔涪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的带领下将原有果树进行高换接种,种植“纽荷尔”“福本”脐橙品种和血橙8号等果树30亩。“老品种的果树,一亩只能赚1000元左右,现在新品种不仅产量高,而且一亩能赚5000元左右。”
在挂满橙子的树下,一颗颗青菜头整齐地生长着,硕大的叶片和壮硕的菜帮子都展示着它们良好的生长状态。
“在果树下种青菜头,不仅可以有效地利用耕地资源,还能为村民增添更多的收益。”南沱镇柑橘技术负责人郑运平介绍说,通过这种方式,睦和村的村民每年能够多获得1万余元的收入。
“十三五”期间,涪陵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壮大以榨菜、中药材为主导的“2+X”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辅以蔬菜、畜禽、龙眼荔枝等特色产业。5年里共启动实施农业农村各类重点项目44个,完成项目总投资58.65亿元。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现17600元,较2015年底净增6511元、年均增1300元左右。
此外,大力实施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工程,不断推进农业“接二连三”,延长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供应链,累计新增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18户、总数达62户(其中市级32户、国家级5户)。
推进现代化农业技术让生产更智能
沿着公路而下,一个“吊脚楼阁”出现在南沱镇南沱村村口。白色的纱网裹住楼阁的四周,带着一丝神秘。“这是我们涪陵黑猪项目的养殖场,叫‘悬空型可移动圈舍’。”海林生猪相关负责人介绍说。
该猪舍是在不破坏耕地地表层的前提下,在交通便利的蔬菜基地、果园基地内架设,圈舍可以整体拆除、搬迁、重新安装后重复利用,产生的养殖粪肥可就近、就地、低成本进行还土利用,解决养殖粪肥的排放问题。
圈舍内还增加了智能化的装置,所有圈舍升级为自动上料线,一按电扭,饲料自动就进入食槽中,改变了传统的人工饲喂方式,节省劳动力。
“有了这个猪舍,给我腾出了更多的时间,可以去打理自己的果树和榨菜地,还有更多时间带自己的孙子。”南沱镇南坨村“公司+家庭农场”现代化养殖合作项目合作户的夏治兰说,“而且这个圈舍能够很好地收集黑猪的粪便,可以当做肥料用在我的榨菜地和柑橘地。”
5年里,涪陵建成农业科技示范基地16个,农业科研平台11个,专家大院3个,创建粮食高产示范片5万余亩,新品种供种率、新技术到田率、新模式普及率均达到100%,不断推进现代化农业科技水平。同时,加快农机化建设,累计推广各类补贴机具28503台(套),农业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51%,让农村生产生活更加方便省心。
加快新农村设施环境建设使生活更舒适
精致的小楼、整洁的道路、完善的配套、优美的绿化......在南沱镇睦和天坪居民点,不少村民或在社区的步道上悠闲地散步,或在在健身广场摆弄着健身器材。
南沱镇睦和天坪居民点在2018年入选重庆市美丽宜居村庄,居民点不仅有配套的道路设施、健身器材和消防设备,还在修筑新的建筑。“这里正在打造一个乡愁馆,建成之后将用于展览南沱镇的特色产业和移民文化,不断提升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睦和村党支部副书记冉堰龙说。
“以前这里是一块耕地,我原来的老房子就这那一块。”睦和村村民陈孟灯一边说一边指过去,“现在搬到了新的房子,环境舒适,进出方便,水电气都通到家里,生活很幸福。”
“十三五”期间,涪陵坚持整治农村人居环境,立足“五沿带动、全域整治”,顺利完成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目标,在推进农村居民住房环境改善的同时,累计改造卫生厕所近5万户,村庄清洁行动覆盖率达到100%,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5年内创建市级绿色示范村50个、美丽宜居村庄20个、美丽庭院2935个。
“十四五”期间,涪陵将坚持把乡村振兴作为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主线,目前已初步规划了“推动成渝地区协同打造中国酱腌菜产业高地,推动成渝地区协同打造全国中成药生产高地,打造全国绣球花之都,推动国家、市级、区级现代农业产业园三级联创,推动“智慧农业·数字乡村”建设,打造成渝地区乡村人才培育示范基地,打造成渝地区生态休闲度假胜地,建设成渝地区美丽宜居乡村”等八个方面的重点任务、41个重大项目。
转发0评论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