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时节,走进桂林的葡萄园,仿佛步入一幅生动的丰收画卷——一串串晶莹剔透的葡萄挂满藤架,阳光之下犹如珍珠闪烁。果农们忙碌其间,脸上写满喜悦。这不仅是自然的馈赠,更是科技与汗水浇灌出的“甜蜜产业”。
兴安县灵渠葡萄产业核心示范区鸟瞰图(李荣森摄)
优化结构助丰收。桂林作为华南最大的鲜食葡萄产区,种植面积27万亩,预计产量同比增长5%以上,以面积大、品种多、品质优著称。从经典的巨峰、温克、红提、夏黑,到引进的阳光玫瑰、妮娜皇后、春光等,品种丰富、琳琅满目。通过科学种植和熟期调控,桂林葡萄从6月到11月持续上市,横跨夏秋冬三个季节,足足甜满大半年!
资源县阳光玫瑰葡萄挂满枝(喻春花 摄)
葡萄新品种妮娜皇后(罗继丰 摄)
科技赋能增效益。桂林大力实施葡萄集约化、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生产,推广避雨栽培、智能水肥、绿色防控等技术,提高了果品质量,增加了农民收入,助推葡萄产业高质量发展,全市葡萄年总产值达74亿元。全州县毛竹山村聚力葡萄园改造,钢架大棚、气象监测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预计今年产值突破800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超2万元!
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村民王世端种植的葡萄喜获丰收(李荣森摄)
创新营销拓市场。近期,兴安县开展葡萄产销对接活动,70余家全国采购商与当地合作社签署合作协议,现场签约订单超5万吨。但更让人眼前一亮的是“互联网+葡萄”的销售新模式,全市有1000多家电商专注卖葡萄,年销售额超5亿元。乡村驿站、配送车队、智能物流齐上阵,葡萄从枝头到舌尖“一路新鲜”。未来,高铁快递专线还有望开通,桂林葡萄24小时就能直达北京、上海!
兴安葡萄产销对接会正式启动(胡南鹤 摄)
一颗小葡萄,串起大产业。它不仅是桂林的“金招牌”,更是农民致富的“金串串”。乡村振兴路上,桂林葡萄持续焕发新活力。
转发0评论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