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西葫芦菌核病症状及危害
西葫芦果实发病后残花部先呈水浸状腐烂,果实软化,后长出。白色菌丝,菌丝散生鼠粪状黑色菌核。茎蔓发病初呈水浸状,病部变褐,后也长出白色菌丝和黑色菌核,病部以上叶、茎蔓枯死。
二、西葫芦菌核病传播途径
西葫芦菌核病的病原以菌核落在土中,或混杂在种子中越冬或越夏。混在种子中的菌核,随播种带病种子进入田间,遗留在土中的菌核遇有适宜温湿度条件即萌发产出子囊盘,放散出子囊孢子,随气流传播蔓延,侵染衰老花瓣或叶片,长出白色菌丝,开始为害柱头或幼瓜。
三、西葫芦菌核病发病原因
1、西葫芦菌核病的病菌对水分要求较高,低温、湿度大或多雨的早春或晚秋有利于发病和流行。
2、如连作田块,排水不良的低洼地或偏施氮肥或霜害,冻害条件下发病重。在田间带菌雄花落在健叶或茎上经菌丝接触,易引起发病。
四、西葫芦菌核病预防措施
1、西葫芦最好实行是水旱轮作,病田在夏季灌水浸泡半个月。
2、西葫芦收获后及时深翻。
3、棚室上午以闷棚提温为主,下午及时放风排湿,发病后适当提高夜温以减少结露,早春日均温控制在31℃高温,相对湿度低于65%可减少发病。
4、防止浇水过量,土壤湿度大时,适当延长浇水间隔期。
5、采取高畦覆膜栽培技术,实行膜下灌水。
6、在西葫芦果实膨大前,及时摘除病叶、病花、病果及老叶黄叶,并且带出田外,集中处理。
7、西葫芦种子在播种前先用50℃温水浸种10分钟。
五、西葫芦菌核病防治农药
1、在棚室栽培出现子囊盘时,用10%腐霉利烟剂,或45%百菌清烟剂3.75千克/公顷熏1夜,隔8~10天左右熏1次。或喷撒5%百菌清粉剂15千克/公顷。
2、在西葫芦开花盛期和发病始期,利用晴好天气,及时喷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喷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或50%乙烯菌核利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隔7~8天喷药喷1次,连续喷2~3次。
转发0评论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