套袋技术的应用现在越来越普遍,苹果,桃,梨,葡萄都有进行。果实套袋很大程度上保护了果实,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问题。比如套袋苹果黑点病,这属于一种新兴病害,只有套袋苹果会发生,没有套袋的苹果是不会发生的。
近几年,套袋苹果黑点病的发生和危害越来越严重,特别是苹果主产区陕西,山东等省市,这几年是大为流行。主要危害苹果果面,病斑大多集中在萼洼处,还有部分在梗洼处或胴部,发病严重的话,,这几个地方都有病斑。发病初期,出现针尖大小的黑点,因为比较小,所以不仔细观察的话很难发现,后期黑点慢慢扩散变大,部分病斑中间向下凹陷,果实表面稍微变形,田间潮湿或者有创伤伤口的情况下,会流出果胶,果胶风寒后,留下白色粉末。值得注意的是,这些病斑只存在果实表皮上,并不会深入果肉,不会造成果肉溃烂,尝起来也没有苦痘病那样的苦味,在生长后期和贮藏期也不会扩散蔓延。但是,对果实的商品性有着很大影响。
在防治苹果黑点病前,首先要了解发病的原因,这样才能对症下药,而黑点病的发生,跟以下多个因素有关系。
气候因素。病菌主要靠雨水和气流传播。早在花期,病菌就寄生在萼片上,在果袋内高温高湿阴暗的环境下,大量繁殖,随着降雨,病菌接触到果实,加重黑点病的发生。另外,树势旺,果园郁闭,通风透光性差,地势低洼有积水,排水不良的果园,发病也比较严重。
套袋不规范。有些果农为了节省成本,购买低价劣质果袋,吸水性强,透气性差,不耐雨水淋刷,导致果袋内温度高,湿度大,容易贴在果面上,加重发病。再就是,套袋时技术不规范,没有封好袋口,通气口没有打开,病菌顺着果柄进入,再加上质量差的果袋,内部环境也差,加重黑点病发生。另外,脱袋时间不同,黑点病发生也不同,特别是降雨后脱袋会加重黑点病发生。
用药不当。用药时间不对,药剂选择不对,不仅对防治黑点病效果较差,同时影响幼果发育。使用浓度过高,多种农药混配,很容易产生药害,也会加重黑点病侵染危害。病菌主要存在在花器残体处,而喷药时,常常喷施不到位;只重视套袋前药剂防治,套袋后就不再防治了,或者使用低廉,质量差的农药,也会加重黑点病发生。
营养失衡。缺钙,缺硼的果园,果实容易发生黑点病。修剪量过大,环剥过重,树体抗性降低;大量施用氮肥,施肥比例不合理,氮,钙失调,降低了果实抗病能力,容易发病。
对于苹果黑点病的发生,需要从多个方面进行防治,不能单靠某一项措施来改善。
1、加强果园管理
保持合理的种植密度,适当间伐或者移栽,重视季节修剪,摘心,抹芽,拉枝等,保持通风透光良好;增施有机肥和磷钾肥,避免长期单一施用氮肥,必须要及时施用微量元素肥料,保证营养全面,均衡,提高树体抗病能力;雨后和浇水后注意及时中耕松土;除袋后,尽快清除地面的果袋,并带出集中烧毁;果实采收后,修剪枯枝,病枝,扫除地面的落叶,杂草,降低田间病菌数量。
2、规范套袋技术
套袋前,注意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纸袋,要求通气性好,耐雨水冲刷,不怕阳光暴晒不容易风化,同时底部有排气孔,从源头减少黑点病发生。并严格按照套袋技术进行操作,套好后,再次检查通风排水口,保持内外空气通畅,避免果袋内温度,湿度过大。
3、雨后检查果袋
降雨前,抽查套袋苹果,查看是否有黑点病发生,如果发生已经出现黑点,及时打开排水孔,或者将果袋底角剪大,方便尽快透气散湿。
4、药剂防治
对于黑点病的防治,要在套袋前就将病菌杀死,这样才能减少套袋后发病。落花后,全园喷施1次大声M-45或多菌灵;套袋前,全园喷施1次丙环唑或甲基托布津;套袋后-脱袋前,根据果园湿度情况,每隔15-20天喷药1次,用药跟套袋前一样,注意药剂轮换施用,同时注意,把握好浓度,不要随意增加浓度,喷施全面,均匀,到位,以提高防治效果。
苹果黑点病的发生,跟人为管理不到位有着很大关系,为了避免黑点病的发生,首先要注意选择合格,优质的果袋,按要求规范套袋,同时在花后,套袋前,套袋后及时用药防治,这样就能很大程度控制黑点病发生。日常多施用有机肥,及时修剪,保持果园内湿度合理,通过多项综合防治,减少黑点病伤害。
转发0评论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