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强调,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发展理念,让绿色成为浙江发展最动人的色彩。近年来,平湖市深入开展农业绿色发展示范创建,牢固树立绿色发展观,深入践行“两山”理念,深入开展“肥药两制”改革,全市农药化肥使用量降幅每年保持在2%以上,农业生态环境显著改善,生态文明程度明显提升,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新动能,具体做到“三个一”:
一、搭建一体化平台,打造数字农资。对农资销售数字化系统、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和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系统进行优化升级,建立起农药、化肥等投入品“购-用-回”一体化平台,实现药肥的闭环管理。一是优化农资销售数字化系统。近年来,平湖全面推进农药实名制购买工作,实现全市81家农药经营单位100%安装农资信息化监管系统、100%建立购销记录台账,100%覆盖农药实名制购买。今年以来,为全市农药经营单位配备“人脸识别”一体机,逐步实现“刷脸”销售。二是优化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围绕省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平湖子系统、智慧监管App、农业主体追溯管理系统等进行升级开发,增加了农业投入品管理、农产品生产过程管理,实现与农资主体信息、农资商品信息、农资经营台账、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数据系统整合。全市规模生产主体全部纳入主体信息库,农产品质量安全主体追溯率达97%。三是优化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系统。将农药废弃包装物回收纳入数字农资,通过有偿回收引导消费者主动将农药废弃包装物打包整理后送至农药经营单位,打通农药闭环管理“最后一公里路”,目前,全市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率和处理率均达100%。
二、集成一揽子技术,促进肥药双减。大力推广绿色防控、农作物秸秆还田利用、氮磷生态拦截沟渠建设等集成技术应用,稳步推进化肥农药双减。一是化肥减量。以紫云英种植、秸秆还田、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无人机施肥等技术应用,减少化肥用量;以配方施肥、有机肥替减等方式,从化肥使用结构上进行适当调整。2019年,全市水稻机插秧侧深施肥示范面积5000亩、紫云英种植示范面积超过1万亩、缓释肥及脲铵等新型肥料示范面积超过8万亩,农作物秸秆还田面积15万亩。全市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为96.4%。二是农药减量。以绿色防控技术推广,规范农户科学合理用药;以采用抗(耐)病虫品种、生态调控、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健康栽培措施,实现专业化统防统治与绿色防控融合发展。目前,全市水稻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71.34%、绿色防控技术覆盖率72.3%,主要农作物低(微)毒农药使用推广率达97%以上。三是生态沟渠建设。以氮磷生态拦截工程建设,对农田径流中的氮、磷等物质进行拦截、消纳,实现生态减排。目前,全市已建成大小生态拦截沟渠18条,总计长13.52公里,在建生态沟渠18条,共25.07公里。
三、健全一系列制度,构建长效机制。把“肥药两制”改革作为推动农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重中之重,强化制度支撑,抓实抓好“肥药两制”。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成立了市农药实名制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出台《平湖市农药实名制改革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平湖市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升级项目实施方案》《平湖市乡村生态系统监测项目实施方案》等,进一步明确目标任务、责任单位和完成时限等。同时,投入“肥药两制”改革试点项目专项资金570万元,确保改革项目稳步推进、顺利完成。二是强化主体教育。借助农民信箱、微信公众号等方式,广泛开展肥药实名制改革宣传,营造改革良好氛围,召开全市农资经营数字化建设暨“肥药两制”试点改革推进大会,签订《农资经营责任书》和《诚信经营承诺书》,发放了肥药实名制购买公告牌。同时,结合“千万农民素质提升工程”,加强对农药经营和农业生产主体培训,为生产经营主体支持改革,加快规模化农业生产经营主体的培育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三是强化绩效考核。围绕肥药两制改革工作,注重分工协作、督促引导,将该项工作纳入到对镇(街道)的考核中,力促改革工作形成合力,推动工作落实到位。同时,出台《平湖市农资经营“两化”建设长效管理办法》,每年对农资经营单位进行考评,对优秀单位给予补助,全面构建“亮证购买、门店记录、平台汇总、专人监督”的长效机制。
转发0评论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