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桐是园林上很常用的一种绿篱植物,它不仅四季常绿,枝叶茂密,而且耐阴性很强,绿化效果很好。不管是城市道路绿化,还是小区、公园都可以见到它的身影。
图为绿化上种植的海桐
不过就在前几日,有位朋友却给我发来信息说自己所养护的绿化区域内很多海桐出现了大面积干枯死亡的死亡,而且大部分都是顶梢干枯死亡,不知道是怎么回事儿?
朋友首先发过来的是一张远照:
图为干枯死亡的海桐
观察图片后发现海桐大部分都是顶梢干枯,而且是一片片的发生干枯,并不是大面积发生干枯死亡,这基本上排除了是因为浇水过多所引起的干枯死亡这种因素;再加上现在正是夏季,所以说因为寒冷引起的冻害这种原因也是不成立的。
因此,在这里基本上可以判断得出引起海桐顶梢出现干枯的原因——只能是病害或者虫害。
为了进一步弄清楚引起海桐干枯的原因,朋友又给我发过来几张近照:
图为朋友发过来的海桐干枯近照
图为海桐枯枝上的蚧壳虫
看了近照之后,这次终于找到了引起这次海桐大面积干枯死亡的罪魁祸首——吹绵蚧。
图为吹绵蚧
吹绵蚧是蚧壳虫的一种,其寄主十分广泛,不过在园林上主要危害的就是海桐、桂花、梅花、广玉兰、山茶、石榴、海棠等。
吹绵蚧在进行危害时,主要是以雌成虫和幼虫的形式聚集在植物的嫩梢、嫩枝或者嫩芽上吸吮植物体内的汁液,在危害严重时有时吹绵蚧甚至会布满整个枝条。被吹绵蚧危害的植物在前期并不会表现出特别明显的现象,只是叶片会慢慢失去光泽,然后才会出现叶片发黄、落叶,枝梢干枯的现象,在危害到一定程度时甚至会引起整株植物的干枯死亡。
朋友这次给我所发过来的图片,就是吹绵蚧危害中后期所引起的海桐枝梢干枯的现象,而造成这种程度的伤害,往往至少需要2~3年的时间。而之所以发展到如今这种程度,只能说明在危害前期症状不是十分明显时,大家并没有发现吹绵蚧的危害。
图为朋友拍摄的大面积干枯的海桐
另外吹绵蚧除了通过吸食植物体内的汁液来危害植物之外,其分泌物也会间接地诱发煤污病,是海桐等被危害植物的叶片及枝干发黑,不仅会使植物正常的光合作用受到影响,长势逐渐衰弱,其景观观赏价值也会降低,失去景观意义。
所以说,对于海桐上的吹绵蚧不仅要做到提前预防,同时还要早发现早防治,避免其造成严重的后果。
图为吹绵蚧
要想做好海桐上吹绵蚧的预防及防治工作,首先就要做好的就是了解其一年的基本发生规律,知道什么时候是其发生高峰期,知道什么时候是最佳的预防及防治时期。
吹绵蚧可以以若虫、成虫或卵等多种形式进行越冬,在我国南北方每年发生的世代数是不一样的。南方地区一般是一年发生3~4代,长江流域是2~3代,北方地区是一年发生2代。
由于蚧壳虫在后期会分泌蜡质层,影响药物的渗透效果,所以在进行吹绵蚧的防治时尽量选择在卵期及若虫期进行防治,具体时间如下:
在北方地区:
第1代卵和若虫盛期在4月中下旬至6月;
第2代卵和若虫盛期发生于7月中旬至9月。
在南方地区:
第1代卵和若虫盛期一般在3月上旬至5月;
第2代与第3代孵化整齐度比较差,世代重叠。一般来说第2代卵和若虫盛期在5月中上旬至7月下旬发生;第3代卵和若虫盛期在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发生。
在园林养护过程中,如果想要预防虫害及病害除了正常的冬季及早春清园之外,还要一项很重要的工作就是使用药物进行预防。
在春季3月份土壤开始解冻之后,可以使用二嗪磷、毒死蜱、辛硫磷等颗粒型杀虫剂埋施在容易被吹绵蚧危害的植物根系附近,使植物慢慢吸收药物,从而达到预防虫害的目的。
也可以于蚧壳虫开始危害前也就是春季的三四月份使用噻虫嗪、吡虫啉等,配合有机硅对之前发生过吹绵蚧的植物进行一次全面的喷施。
如何防治:
在北方地区4月中下旬至6月,7月中旬至9月;南方地区3月上旬至5月,在5月中上旬至7月下旬,8月中旬至10月中旬,在吹绵蚧的卵期及若虫期使用毒死蜱、螺虫乙酯、噻嗪酮、噻虫嗪、氟啶虫胺腈等进行喷施防治,喷施时注意几种药剂的交替使用,同时有机硅或者矿物油一起使用,从而增加药物的渗透性。
由于吹绵蚧一般都是聚集在植物的叶背、枝干等药剂不易喷到,或者不易附着的地方。所以,在喷药一定要做到喷施均匀、透彻,且枝梢、叶面、叶背、叶柄、果梗都要喷到。而对于虫害发生较为严重的植物,可以连续喷施2~3次,每次间隔时间为10~15天。
好了,关于海桐上发生吹绵蚧的预防及防治方法今天就给大家简单分享到这里了。
转发0评论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