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片的西红柿大棚、巨大的“番茄王国”招牌、生动的“黄金籽”墙绘……盛夏时节,行走在山东潍坊昌乐县乔官镇唐家店子村,西红柿元素随处可见。面对记者的疑问,村党支部书记张德增说:“村子就是靠种植西红柿,才走上了致富路。”
张德增说,在西红柿特色产业带动下,村里去年实现集体收入50多万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3.5万元。说到这,张德增话锋一转说:“能有今天的发展,离不开西红柿产业的三次升级。”
唐家店子村建设的“番茄王国”田园综合体。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摄
唐家店子村既无资源优势,也无区位优势,一度是周边出了名的穷村。2016年,村两委在多方考察学习后,确定以“党支部+合作社”方式发展村集体经济。随后,由16名党员带头、100余户村民参与,村党支部领办的昌乐县五棵松果蔬专业合作社成立,流转300亩土地,建设36个高温棚,开始规模化种植西红柿。
“当年底,第一茬西红柿喜获丰收,加上市场行情不错,每户纯收入14万多元。”张德增说,这是村里产业发展的“第一次升级”。
看到种西红柿挣了钱,村民们纷纷要求加入,合作社又流转150亩土地,扩大种植规模。但2017年初遇到西红柿价格暴跌,有些村民出现亏本。村两委分析认为,这是产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抵御风险能力差造成的。
“只有种植特色西红柿,打出自己的品牌,才能避免收入大起大落。”唐家店子村党支部委员张伟说,村子地处昌乐古火山群区域,土壤富含硒、铁、镁等元素,产出的农产品品质高,他们考虑发挥这一优势,推动西红柿产业二次升级。
有了这个想法后,唐家店子村与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对接合作,研发种植适合鲜食的“黄金籽”西红柿。“合作社提供生产基地、设施和劳动力,企业则负责优良品种、先进种植管理技术和稳定的销售渠道。”潍坊自然邦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梁其安说。
唐家店子村电商直播基地的员工在进行直播带货。新华社记者贾云鹏 摄
梁其安说,村社企合作实现了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的种植优势与企业的管理经营优势融合互补。唐家店子村给西红柿注册了商标,推行标准化种植、品牌化经营。村里还建设了电商直播基地,邀请专业团队对村民进行培训,村民负责直播带货,发货、品控等流程则由企业负责,售价10多元一斤的新品西红柿受到市场欢迎。
“现在西红柿有了品牌和销售渠道,省时省事,收入还高。我种了两个大棚的西红柿,直接运到电商基地销售,去年收入有30多万元。”唐家店子村西红柿种植大户张玉波说。
村里还依托西红柿产业优势,与相关企业联合打造了2200亩的番茄王国田园综合体,引进研学、旅游、培训等新业态,配套完善餐饮、娱乐、住宿等设施,走农旅融合发展的路子。
经过几年发展,唐家店子村成为周边有名的“西红柿村”。随着村集体经济不断壮大,唐家店子村对村庄环境进行亮化、绿化、硬化、美化,修建了休闲广场。“村里成为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和景区化村庄,村民幸福指数节节高。”张德增说。
为解决资源要素分散、强弱村发展不均衡的问题,昌乐县去年实施了“联村共富”行动,通过支部联建、品牌联享、社企联营、发展联片等方式,推进抱团振兴。唐家店子村将特色西红柿种植推广到邻近的村子,并在县内的红河镇、营丘镇建立了种植基地。当地也以唐家店子村为核心,辐射带动周边14个村,成立了火山农业产业片区,统一用村社企模式运营西红柿等产业。
乔官镇党委书记、火山农业产业片区党委书记田晓燕说,抱团发展推动了产业兴旺,这两年片区吸引了50多位年轻人返乡回乡创业就业,乡村振兴路越走越宽。(记者贾云鹏、陈灏)
来源:新华社
转发0评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