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大豆重迎茬应对技术意见

农业科教

2023-05-11 22:48

关注TA 已关注
写评论


 

大豆连年种植为重茬,隔年种植为迎茬。大豆是不耐重迎茬的作物,一旦重迎茬容易导致土壤板结、养分失衡、病虫危害加剧,影响生长发育,降低大豆产量。近年来,部分地区持续扩种大豆,重迎茬比例较高,对大豆生产带来不利影响。为有效应对大豆重迎茬,各地要以“精细整地提质量、选用良种增抗逆、种子处理降基数”为重点,集成配套适当增密、合理施肥、病虫防控等措施,科学应对重迎茬,抗逆栽培夺高产。

 

(一)精耕细作,提高整地质量。以深松为重点,结合翻、耙、旋、起、压等措施,提高整地质量,打破板结层,增加土壤透气性,奠定大豆播种基础,为大豆萌发和根系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

 

(二)选用良种,增强抗逆性。选用抗病性和抗逆性强的品种是减轻重迎茬危害的有效措施。要根据当地大豆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抗病虫、熟期适宜的高产品种。比如,孢囊线虫发病比较重的东北地区,要选择抗孢囊线虫的品种。

 

(三)种子处理,压低病虫基数。种子精选和处理是减轻大豆重迎茬危害的有效手段。播前进行机械精选或人工粒选,剔除病斑粒、虫蚀粒、破瓣粒和杂质。实行规范种子包衣,严禁大豆白籽下地,可用“阿维·多·福”等种子处理剂或者苏云金杆菌微生物制剂等防控大豆孢囊线虫病,精甲·咯菌腈防控大豆根腐病,如需兼防蛴螬和根蛆等地下害虫和苗期害虫可加入噻虫嗪或使用多·福·克种子处理剂。

 

(四)适当增密,一播保全苗。重迎茬地块土壤环境恶化,病虫危害加重,容易造成缺苗断垄,对大豆生长极为不利。对重迎茬地块,适当增加8%—10%的播种量,同时提高播种质量,适期适墒播种,实现一播保全苗、基本苗充足。

 

(五)合理施肥,确保养分均衡。增施有机肥。结合整地,每亩增施1—1.5吨有机肥或农家肥,农家肥要充分腐熟后使用,配合秸秆还田,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平衡施肥。根据土壤养分测定结果,科学定制施肥方案,并在传统氮磷钾的基础上,适当加入中微量元素肥、腐植酸肥、生物有机肥等。根瘤菌剂拌种。使用大豆根瘤菌剂拌种,拌后立即播种,或在播种时用微喷设备将菌液施入种床。

来源:中国农技推广

5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转发0评论22

农友2131

2023-05-12 13:46

学习学习再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065

2023-05-12 11:56

学习学习吧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辛曙丽

2023-05-12 10:13

根瘤菌剂拌种是什么作用?大豆自身有根瘤菌呀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让心灵去旅行

2023-05-12 10:03

科学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让心灵去旅行

2023-05-12 10:02

科学管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A韩玉芳

2023-05-12 08:47

方法很好,值得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0099

2023-05-12 08:18

科学种田,增产增收。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贠卫东农友4622

2023-05-12 08:16

方法很好,值得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8634

2023-05-12 07:55

生产中应避免重茬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6591

2023-05-12 07:17

值得学习的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新型发展农业0535

2023-05-12 07:08

好好学习,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9069

2023-05-12 07:02

好好好学习了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王守新13131650082

2023-05-12 06:20

重茬问题需要有机肥与菌肥菌剂的帮助,疏松土壤提高地力,解决各种拮抗与残留,恢复土壤有益微生物活力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代销

2023-05-12 06:08

改良土质!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代销

2023-05-12 06:08

建议多施有机肥!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程敏辉

2023-05-12 06:07

选择优良品种,坚持精耕细作。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袁乐

2023-05-12 04:26

谢谢你分享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孙化印

2023-05-12 01:56

老师讲的非常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3-05-11 23:08

老师说的对吧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农友7158

2023-05-11 23:07

老师说的真好

回答
同时转发到我的主页
发布
5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