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科技报社全媒体记者 周廷 通讯员 程章军)2020年4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柞水县小岭镇金米村考察脱贫攻坚产业,当得知当地蓬勃发展的木耳产业带动村民致富的消息,他深情点赞“小木耳,大产业”!
柞水地处秦岭南麓,境内盛产柞树,柞树是生产食用菌黑木耳的优等菌材,因为资源丰富,群众明清时期就有从事木耳生产的传统,且这里气候温润、生态良好、森林覆盖率高,温差、日照、海拔等完全符合生产优质木耳的自然条件,加之柞水木耳获得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证明商标,经过多方论证研究,柞水将木耳确定为全县脱贫攻坚主导产业,并按照“立足资源、面向市场,科技支撑、政策扶持,党建引领、主体参与”思路,制定1万亩土地、1亿袋规模、5千吨产量、3亿元产值的木耳产业“1153”计划,不断提升产业规模化、组织化程度,提高竞争力、增强带动力,全力将“小木耳”做成贫困群众增收致富的“大产业”。
高淳柞水结缘二十余载,心手相望、源远流长;2016年响应东西部扶贫协作号角,再次携手、决战脱贫,尤其是产业合作中,高淳区立足柞水农副产品产业优势,以支持木耳产业发展为突破口,携手柞水做大做强木耳主导产业,在苏陕扶贫协作中发挥了典型引领作用,在柞水决战决胜脱贫中书写了浓墨重彩一笔。支持木耳产业发展重点在五个方面持续用力:
一是以项目建设为支撑,持续用力倾斜推进。在木耳产业发展中,始终把支持项目建设作为“牛鼻子”和“主抓手”,加大力度、重点倾斜,2017年至2020年,苏陕扶贫协作资金7300余万元扶持木耳产业项目27个,占苏陕扶贫协作总投入资金1.31亿元的55.7%,防止了“撒胡椒面”式帮扶,为柞水把“小木耳”发展成“大产业”提供了强大的资金支持和项目支撑。
二是以产业链条为重点,持续用力延链补链。聚焦柞水木耳菌种研发、菌包生产、精深加工、销售终端、仓储物流、废弃菌包利用、信息服务全产业链发展,紧盯上下游、产供销等环节,先后扶持肖台木耳实验研发中心、5个木耳菌包生产厂、19个木耳产业基地、金凤黑木耳食用菌精深加工、扶贫网络销售平台等项目建设,全力实施延链、补链、强链工程,促进企业协同配套,帮助打造产业集群。
三是以技术指导为突破,持续用力提升质量。积极发挥苏陕扶贫协作“宁商一家亲”的机制优势,主动和江苏南京企业对接,引进菌包生产设备和菌包制作技术,聘请江苏省食用菌高效生产团队首席专家、江苏省食用菌协会副会长宋金俤全程指导木耳全产业链发展工作,为菌棚建造、高效栽植、病虫害防治、销售拓展等方面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木耳产量和质量。
四是以利益联结为关键,持续用力带动增收。坚持把带贫益贫作为重中之重,积极构建紧密多元的利益联结机制,真正将群众吸附到木耳产业链上,变“输血”为“造血”。大力推行“借袋还耳”“借棚还耳”、“党支部+‘三变’改革+集体经济+贫困户”等模式,通过土地流转、劳务就业、产业分红等方式,带动44个村建立吊袋和地载村级扶贫木耳基地,帮助6944户贫困人口实现增收。
五是以消费扶贫为依托,持续用力拓宽方式。抢抓总书记点赞柞水木耳重大机遇,创新线上线下联动促销、商超连锁同步展销、政企结合代货营销等方式,探索“企业+基地+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合作模式,加快推进柞水农特产品旗舰实体店和网络销售平台建设,目前已在南京、高淳开办柞水木耳等名优土特产品消费扶贫实体店4家,线上、线下消费扶贫协作店7家,柞水木耳累计在江苏南京市场销售82吨660万元,其中线上销售达360多万元。
转发0评论51